黛玉扁扁嘴,倒也没说在贾府受的冤枉气,以免父亲动怒伤身,只说:“我除了住在这里,与贾府姑娘得一样分例。吃穿用度饮食药饵,也有外太公和王表哥送来的一份,王家待我尤厚。”
林海默了数息,眉宇微皱,“你……你王表哥还与你常往来么?”
没曾想,二三年过去了,太子竟还在装“表哥”,林海心想若此时向女儿揭穿太子的身份,只怕她更是惶恐不安,不得不依礼法纲常,屈从于太子的意志,不如还就当“表哥”相处吧。
至少他这个“表叔”还能寒碜“表侄儿”两句,避免女儿被人诱骗,误入宫帏。
黛玉笑道:“自打从扬州回来,就见过王表哥十三回,如今他还为筹办罗天大醮的事奔忙,我也有七天不曾见他了。”
十三回,七天……
女儿记得可真清楚。太子那样惊才绝艳的人,哪个姑娘见了不是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呢。
林海望着女儿清澈绽光的眸子,不觉心酸,有些怅然地说:“论亲戚,你王表哥毕竟是远亲,他又到了娶妻纳妾的年纪。你也是将笄的姑娘了,早该远避一些。将来男婚女嫁各立门户,一表三千里的亲戚更不必来往了。”
听了这话,黛玉一时讶然,旋即神色黯然,低头暗想:父亲说这话的意思,摆明了不会考虑王表哥做女婿。
黛玉心头咯噔一跳,自己在遗憾什么?难不成她已视表哥为良人了?下意识的反应,让她不得不承认,是表哥的温柔热诚渐渐打动了她,让她起了这个心思。
可父亲貌似看不上表哥,黛玉不由轻叹了一声,又想起长林园的房契地契的事,忙叫紫鹃将锡制宝匣给搬了出来。
“这匣子是王表哥拿来给我的,里头有长林园的地契房契,还有二十万两银钱,他说是父亲给我留的。”
林海眼眸中的惊愕一闪而逝,仍旧不动声色地拿起文契看了看,确认果真如实后,他也没有否认,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玉儿收好它,暂时不要叫贾家的人知道,这园子在你名下。”
“玉儿知道。”黛玉点头。
想起方才内兄贾政的提议,林海原想问女儿对贾宝玉是何态度。
只是她父女二人许久没有相处,难免生疏,此时妄议亲事,恐怕叫黛玉茫然无措又羞怯窘然。而况,“王表哥”珠玉在前,她的女儿哪里还看得见贾宝玉。
林海不免又想起妻子贾敏来了,倘若她还在玉儿身边,便能让女儿毫无芥蒂地说出剖心之言,不至于让他担惊受怕。
当初林海在六部观政之后,在京中任兰台大夫,也是随贾敏住在岳家。
如今升任翰林院承旨,要住在宫中随时听皇帝差遣。过了中秋节便入宫供职,原想着倒也不必另置房舍了。
眼下他却不得不重新考虑,在京中购置房产的事了。
这长林园被太子捞去了贾家的巨额资产,既是太子用以辖治荣宁两府的金刚爪,也是他拉拢林家为东宫所用的铁锚揽。
太子早猜出了自己打算与贾家切割的心思,长林园“衰贾荣林”,就是一把斩断利害关系的割席刀,让他不得不收下这份人情,效力东宫。
就这些也就罢了,太子假名托姓,借长林园大献殷勤,妄图染指他的女儿,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一定不能让女儿掉入“王表哥”的温柔陷阱里。
第77章吾皇黛玉第七十七回
甄平安招赘柳湘莲,林黛玉拜认封夫人
自打凤姐回了贾府,她一个大肚婆也难免忙得脚不沾地,早起才在镜前插戴,就听人回:“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内监来说话。”
“请进来罢。”凤姐不由咬唇,夏太监怎么三天两头来要钱。
小太监进来道:“夏爷爷昨儿相中一个香料铺子,给了定钱,下欠三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有现成的银子暂借几个,过一两日就送过来。”
凤姐眉头都不敢皱一下,满脸堆笑地说:“送什么过来,只管拿去,等我们哪日短了,再借也是一样。”
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前儿还有八百两预备罗天大醮的礼还没送来,让我催一下舅奶奶,眼目前的事可耽搁不得了。”
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性急,咱们哪敢短神仙的礼,早预备下了,明儿就送去。”
好茶好饭地款待了小太监,凤姐只得暂挪了姑娘们起诗社的钱,才把人给打发走了。
平儿皱眉道:“隔三差五来一遭,就是金山银山也不够他们搬的了。”
凤姐叹道:“也不知咱家娘娘在宫里好赖如何?好在姑娘们都大了,等各人出了阁,诗社也开不了几次,一二百两银子也尽够了。”
“二爷的差事又没钱拿,又辞不掉,竟是白劳役了。”平儿埋怨了一句,又对凤姐说:“薛家那边灶上的钱也供不上了,薛姨妈找太太计议家务,银子也是一借再借,了脱不得。太太素来怜贫惜老,更何况她家寡妇失业的,也没个指望。”
“各门另户,谁管谁的闲呢,趁早撂开手吧。”凤姐才关上妆奁,又听来旺家的来催问如何办中秋节。
凤姐无法,只得叫平儿将金项圈拿去当了,换几百两银子过节。
梨香院中,夏金桂又因失了皇商资格的事,在院中撒泼咒骂了一宿。嘴里不是“老寡妇当家房倒屋塌”,就是“女大填房没人要”,全不把婆婆、小姑当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