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棠音拿起针线,按照蒋建华教的方法,小心翼翼地绣着,虽然动作有些慢,但针脚很匀。
“真不错,”蒋建华看着她绣的丝线,笑着说,“比我第一次绣得好多了,再练几次,肯定能绣得跟真的一样。”
傅煜城把细针递给张婶:“张婶,给您买的细针,您看看合不合用。”
张婶接过细针,比了比手里的旧针,笑着说:“正好!这针细,绣小花纹正合适,阿城,你有心了。”
他又把桂花糕递给云棠音,把芝麻糖分给孩子们:“快尝尝,城里的芝麻糖,甜得很。”
小兰接过芝麻糖,咬了一口,芝麻的香味混着糖的甜,笑得眼睛都弯了:“真好吃!谢谢傅大哥!”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傅远山在院里编竹篮,准备用来装晒干的萝卜干和荠菜干。
蒋建华凑过去帮忙,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傅远山编竹条,蒋建华则在竹篮边缘缠上红绳,看着更喜庆。
“你编的竹篮真好看,”蒋建华笑着说,“比镇上买的还精致,以后咱们家的竹篮,都不用买了。”
傅远山笑着点头:“你喜欢就好,以后我多编些,给孩子们也编几个小竹篮,让他们装些小玩意儿。”
云棠音靠在摇椅上,看着眼前的一切,肚子里的小家伙轻轻动了动,像是在为这温馨的日常欢喜。
她拿起身边的婴儿小衣服,上面绣着小小的槐花和蝴蝶,针脚细密,满是她的心意。
夕阳西下,霞光把槐院染成了暖红色,傅煜城在院里生起了火,准备煮红薯粥。
蒋建华和云棠音坐在檐下,一边绣活一边聊天,张婶则在收拾晒干的萝卜干,孩子们在院里玩着弹珠,笑声飘得很远。
最后她的孩子还是没保住
红薯粥在铁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傅煜城用勺子轻轻搅动着,防止糊底。粥里加了些红枣和桂圆,甜香混着红薯的清香,飘得满院都是。
“粥快好了,”他朝檐下喊,“音音、二嫂,你们快过来尝尝,看看甜度合不合适。”
蒋建华放下绣线,扶着云棠音起身:“正好绣得有些累了,喝碗粥歇歇。”
两人走到灶房边,傅煜城盛了两碗粥,递到她们手里。
云棠音吹了吹,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胃里,暖得人舒服地眯起眼睛:“真好喝,比纯红薯粥更香甜,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
蒋建华也跟着点头:“是啊,城里买的粥都没这个味,等过几天咱们再煮点玉米粥,加些南瓜,肯定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