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蒂尼与查普伊萨特保持间距,身体朝向海因利希前插路径的那一端。
如果画面定格。
会发现海因利希试图前插的空位区域,隨时会有被马尔蒂尼和卡洛斯封锁的危险。
“保罗·索萨没有立即传球!”
“继续往中路带!”
“他摆脱了维埃拉!”
“可以传了!”
保罗·索萨在上个赛季的尤文图斯是中场核心,来到多特蒙德同样也是。
他的技术实在是好!
几步带球后,改变了正前方的传球角度。
“德塞利和马尔蒂尼的间距收缩!”
“漂亮!”
“保罗·索萨的手术刀般的直塞,找到了海因利希!”
“海因利希单刀了!”
“卡洛斯过来了!”
卡洛斯那粗壮的大腿一蹬,速度非常快。
直接一个飞铲,连人带球地把海因利希给铲倒在了草皮上。
然后,卡洛斯飞速起身,大脚把球解围!
海因利希鬱闷地爬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
他知道对手是先铲到了球。
主裁判也迅速摆手,示意没有犯规。
卡洛斯如释重负。
第一次踢欧冠决赛,他其实也很紧张。
海因里希其实主踢的是边后卫,但由於他助攻能力很强,也可以踢边前卫,
今天希斯菲尔德排出这样的阵容,就是希望增强边路的攻击力,去压制巴西双卡。
毕竟米兰的巴西双卡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进攻犀利的同时,总是会留下防守上的隱患。
温格站在指挥区,大力扬手,让弟子们注意阵型间距。
別慌。
压上去!
既然使用了巴西双卡,就是要大力发挥他们的攻击力!
以攻代守,才是正道!
多特蒙德的界外球。
科勒尔撩起衣服,把球在怀里擦了擦。
猛地大力一拋!
“很果断!”
“直接找到前场的里德尔!”
“这是一名德国的顶级射手!”
作为多特蒙德90年代锋线的標誌性人物之一,里德尔以“禁区內的精准杀手”形象闻名。
他的技术特点完美適配了希斯菲尔德时代多特蒙德快速反击与立体进攻的战术体系。
里德尔最核心的特质,是对“进球机会”近乎本能的捕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