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表白时,他曾非常规矩地退回到朋友相处的界限上,不说过界的话,不再有太过亲密的肢体接触,似乎回到他们刚重逢那段日子的相处模式。
可自从那通受伤醒来的电话后,沈予栖就变得直白了许多。不再规避一些暧昧的话语,也不再隐藏自己的眼神、表情。
有好几次,季微辞都忍不住捂住手机摄像头,拒绝和沈予栖对视。
而后就会听到低低的笑声从手机扬声器中传来。
季微辞没有暴露在镜头中的耳朵微微泛着红。
沈予栖真的有点坏。他抿着唇想。
还有一次,季微辞因为一些数据纰漏在实验室通宵,第二天早上被沈予栖发现。那时沈予栖沉声说:“你要是再这样,等我回来会每天去研究院接你下班。”
季微辞:“……下次不会了。”
纽约的空气有问题,怎么让人性情大变。
-
这段时间,在病抗突实验室与开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新的并行监测机制算法已经做完了初步的嵌入,软件和系统也完成了基础的搭建。
虽然现在的系统还比较简陋,但顺利迈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前兆。
对于尖端科研来说,能走上一条看得到未来的路是太不容易,也太幸运的事。
“最好的情况是,我们能在明年春季病毒高发期来临之前,把第一版成熟的监测系统铺设在试点城市。”季微辞站在操作台前说。
他低头看着刚打印出来的前一轮数据列表,手指无声地敲在纸张边缘。跑动的数据流映在瞳孔里,像流动的光华。
他眼神专注,眉心微微拢着,这是他仔细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
电脑屏幕上,新系统的模拟测试界面运行着,数据不断刷新,后台的运算逻辑清晰而稳定。
这间实验室里,几乎每一份图纸、每一串参数、每一条测试路径,背后都有他亲自敲定的痕迹。
“小季老师,你坐会儿吧,这轮数据跑完还得二十多分钟。”吴枫很有眼力见儿,直接搬来一张凳子放在季微辞腿边。
季微辞没有推辞,道了声谢,坐下来。他这一坐,其他人也齐刷刷跟着坐下。
他这才发现,因为他刚才一直站着,所以大家也跟他一起站着,就连开发团队的人也是如此。
然而季微辞只是为了方便看仪器和电脑上的数据才站着的,没想让大家跟着一起罚站。看大家都伸腿捶腰的,他看一眼屏幕,干脆道:“先休息15分钟吧。”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松口气的声音,众人都纷纷懒散下来。
季微辞平常很好说话,但对于项目的要求几近苛刻,他是绝对的完美主义,一点点偏差都会被反复打回去重做。
这个项目进展到这里,大家受益匪浅的同时精神压力也都很大。
好在所有努力都是有结果的。
由于项目进行到开发阶段,有了一定保密级别,所有人的私人物品尤其是电子产品都不允许带进实验室。
以至于当季微辞从实验室出来时,他放在储物柜里的手机多了好几条未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