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 第89章 与士大夫共天下(第2页)

第89章 与士大夫共天下(第2页)

隔一日后,朱元璋便在武英殿大宴群臣。

严格说起来,这场宴会才算是胡翊和朱静端的婚宴。

駙马黄琛家中就他一个,胡翊的父亲、大哥、叔父都在殿內列坐了。

这一日之后,胡翊就算正式在南京立足扎根了,並且得到了皇亲的身份。

转过天来,胡翊便在朱標的近乎哀求下,前往春和宫上任。

严格来说,这是胡翊第一份正式的官职,之前虽到李文忠帐下做监军,但乾的都是救治伤兵的事,那里面是有人情关係在的。

现在到东宫做事则不然,有了具体的职权,但这其中还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

大概卵时不到,天色还漆黑著,胡翊便已经起身前往春和宫。

这会儿凌晨五点钟不到,太子已经在梳洗,

胡翊迈步进了詹事府正堂,58岁的少詹事、赞善大夫宋濂已然坐在堂下,他在身后还有四五人坐著,余下十几人站在大堂上。

一见胡翊进来,所有人立即过来见礼,

新官到任,又是顶头上司,宋濂立即便叫他们自己介绍。

什么东宫典膳丞陈显、东宫门大夫吴琳、司经局校书安然等人。

其他各处如左春坊大学士、右春坊大学士等,都过来拜见。

拜见过后,宋濂便过来问道:

“駙马爷总领著詹事府,自今日开始,东宫上上下下都归您掌握,还请您示下今日的章程。”

胡翊刚来上任,哪里有什么章程?

立即就说道,“先照你们原定的章程做,本官初来到任,万事还要靠你们。”

“駙马爷言重了,那我等就先做事,您觉得哪里不合適,立即说出来属下们也好纠正。”

宋濂的话音刚一落,胡翊立即便开口纠正道:

“既然是在太子殿下的东宫,尔等日常该称呼我官名,而非其他。”

“是,詹事大人。”

胡翊一上来便纠正了宋濂关於称谓的问题,话说的乾脆利落,没有一点折中的余地,这其实是很不给对方面子的一件事。

毕竟宋濂也是学富五车的大儒了,门下弟子眾多,在士林中广积美名。

但在胡翊眼里,做事就是做事,就要严肃正视自己的工作,私底下可以讲些人情,放到工作上来就不必了。

稍候,朱標一过来,便连声的叫姐夫,显得无比亲热。

胡翊却在朱標面前称臣,没有一点越的地方。

刚来,自然要熟悉宫中的事,胡翊把掌著东宫门禁的吴琳叫来,让他带著自己巡视东宫各处。

选吴琳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吴琳是个武人,又掌著东宫的门禁、稽查出入人员,这样的人非得是陛下和太子都十分信赖的人才能出任此官职。

武人一般又都是粗直的,不像文官们那样每句话说出口都要绕弯子,也能听到些不一样的东西。

在把东宫转了一圈之后,胡翊便来到讲读厅,宋濂此时正在给朱標讲史,讲的还是宋史。

朱標在底下眉听著,但因为身边坐著个左庶子,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这人记进《东宫起居注》中,朱標看上去不太想听,可也只能硬著头皮继续听讲。

宋濂讲的是《宋史》的蔡京传,讲完一段后,宋濂便开口教导说道:

“殿下听臣讲了这段蔡京传,可有什么触动吗?那徽宗纵容蔡京专权,朝堂上尽都是些讚颂德行的虚言,士大夫们闭了口,则国不能掌,国不能掌便要乱,最终社稷便危如累卵,才有了靖康之耻乱我中华几多经年。”

宋濂讲到了此处,便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引申:

“故而从这宋史之中,也能悟出为君之道,殿下宜当多听进諫之言,让士大夫们多说话,士大夫不得其言,终致神州陆沉,殿下宜亲君子、远小人,使士林气畅,如此百姓自安。”

治国要多採用士大夫们的话,百姓自己就安稳了?

哪里来的屁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