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疏,广传天下,我要代表千千万万正道忠义之土,发出正义之言,力劝皇上除奸侯,近贤臣,开经筵,习经义,明天理,察民情,绝諂言,弃异端,广言路,正国法。。。
杨涟在心里数了数,有十条諫言良策,拿得出手。
“江河纬地,日月经天,谁其参之,日维圣贤,有明御宇!”
杨涟心里默念著,他知道自己这份諫言上疏递到京师,可能会惹恼皇上,又一次下詔狱。
下詔狱就下詔狱!
自己愿意捐此残躯,以求唤醒皇上,迷途知返,重回儒理正道。
他还计划好了,把自己的上疏抄写多份,分寄给诸多好友,传遍天下。
杨涟决心要让天下士子们都看到,正道忠义之士还在,他们的血还未凉!
他们愿意用鲜血和性命去捍卫儒理正道,天理公义!
杨涟激动地在书房里走来走去,突然他想到一件事。
听说左共之到了西安城,拿著工部的批覆,与陕西布政司商议延安府退耕还林、兴修水利的事宜。
左共之不仅是净臣,也是能吏,这点叫杨涟十分敬佩。
自己上疏似乎还显得势单力薄,要是能拉上左共之,一起上疏,必定能震惊天下,效果会更好。
好,明天我就去找左共之。
第二天杨涟很快就找到了左光斗,他借居在西安城的驛馆里。
杨涟见到他第一眼,几乎不敢相认。
这还是风度翩、一表人材的左光斗吗?
皮肤黑,尤其是那张脸,又黑又亮,还满是褶子和皱纹,就像是风沙瀰漫、沟壑遍地的陕北高原。
脸瘦了一圈,显得双目更大更有神。
左光斗看到杨涟,也不敢认。
白净了许多,脸颊两边掛著富贵肉,尽显富態。
举手投足间,尽显名土风采。
“大洪兄,数月不见,你胖了不少。”
杨涟挽著左光斗的手,满脸痛惜,“共之,数月不见,你怎么又黑又瘦了?”
左光斗哈哈一笑,“陕北风沙大,日头毒,在野外跑著跑著就黑了。”
杨涟略带不满道:“共之,你是两榜进土,清贵出身,就算出任地方,也是坐堂官。些许杂事俗务叫胥吏们处理就好了。
就算为民做主,你也只需坐在大堂上,吊刷卷宗,秉公断案就好了。
延安苦旱之地,共之你更应该做的就是联络士绅、宾兴科贡,提调学校、修明祀典,多宣风化,教化万民,
其余籍帐、军匠、驛递、马牧、盗贼、仓库、河渠、沟防、道路杂事,不是各有专官处置吗?
你只需总领而稽核之即可,何必亲力亲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啊共之。”
左光斗听著杨涟的“淳淳教诲”,目光闪烁,神情复杂。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和杨涟居然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其实这早有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