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神秘纸条带来的短暂安慰很快被现实冲淡。三天过去了,院门外把守的皂隶换了两班,却没有任何新消息传来。赵楷感觉自己像被遗忘在了这个破院子里,与世隔绝。
铁蛋倒是没心没肺,每天最大的烦恼就是肉快吃完了。他甚至还试图跟守门的皂隶套近乎,问他们能不能帮忙带点肉进来,结果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
赵楷则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思考中。
他必须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但被软禁的状态下,能做什么呢?
“证明自己不是妖道……”赵楷在工棚里来回踱步,自言自语,“怎么证明?难道要写一篇《论机械原理与妖术的本质区别》?谁看啊!”
他烦躁地踢了一脚地上的木屑,突然灵光一闪。
等等!或许……或许可以做个什么东西,既能展示他的“技术”本质,又能引起足够重视,最好还能让某些关键人物看到其价值?
但做什么呢?材料有限,工具简陋,时间紧迫……
他的目光扫过工棚里的存货:几块硬木料、一些铜片、铁钉、猪油、自制的胶、绳子……还有那把狄明月送的匕首。
匕首!
赵楷突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个纪录片,讲古代机械的,里面提到过一种东西——指南车!
不是指南针,而是传说中黄帝发明的、利用齿轮传动无论怎么转向车上的木人手臂始终指向南方的神奇车辆。据说三国时马钧曾复制过,后来失传了。
这东西妙啊!既有足够的技术含量证明他的“鬼工”之才,又符合古已有之的“圣王之道”,不会被轻易扣上“妖术”的帽子。而且,如果能做出来,对行军打仗、方位辨识都有实用价值,或许能引起军方甚至皇帝的注意!
“就它了!”赵楷一拍大腿,立刻来了精神。
说干就干!虽然被软禁,但宗正寺的人并没有禁止他在院子里活动,也没收走他的工具材料——大概觉得那些破木头烂铁掀不起什么风浪。
赵楷立刻开始设计。没有纸笔,就用炭块在平整的木板上画草图;没有精密测量工具,就用那把钛合金卷尺和自制的角度规反复校准。
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利用差速齿轮的原理,通过车轮转向时左右轮的转速差,带动车上的指向装置反向旋转,抵消车辆转向的影响,使指向装置始终保持初始方向。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用木头和简陋工具制作精密齿轮,简直是对耐心和手艺的双重考验。
接下来的几天,赵楷完全沉浸在了这个“自救项目”中。白天,他小心翼翼地切削木料,打磨齿轮;晚上,借着月光继续调整结构。铁蛋则负责打下手,递工具、扶工件,以及最重要的——望风,确保看守的皂隶不会突然进来查看。
制作过程充满了“歪楼”风格的妥协和凑合:
没有金属齿轮,就用最硬的枣木削制,涂上猪油润滑;
没有弹簧,就用弯曲的竹片代替弹性部件;
没有轴承,就用铜片包裹木轴,最大限度减少摩擦;
甚至差速器的核心部件,也是用那把匕首硬生生一点点抠出来的。
粗糙,但勉强能用。
赵楷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外面的风波,甚至忘记了饥饿。他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个能救他命的“玩具”上。
终于,在被软禁的第七天傍晚,一辆造型古怪、约两尺见方的木制小车在赵楷的工棚里诞生了。
车体简陋,但结构精巧。车上有一个人形木偶,手臂平伸,指向一个固定方向。车体前后各有两个小轮子,可以推动前行。
“成败在此一举……”赵楷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把小车放在院子里相对平整的地面上。
“铁蛋,看着木人的手臂方向!”他叮嘱道,然后缓缓推动小车直线前进。
木人的手臂稳稳地指向初始方向,没有偏移。
“好!现在测试转向!”赵楷声音有些发颤。
他慢慢让小车向左转了一个大弯。按理说,车体方向改变了,但木人的手臂应该仍然指向原来的方向。
吱呀呀……木齿轮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