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诸侯于各自帷台全部落座,整个湖心岛与南岸陷入一片肃穆的寂静之时,宗伯手持玉圭,缓步至辟雍殿前的月台边缘,面向南岸。
他深吸一口气,声如洪钟,清越之音涤荡在环水之上:
“大射之仪,选士之道——众士入列!”
唱诵声落,早已候立于南岸临波殿前广场的士子们,心神为之一凛。
在礼官引导下,他们依之前抽取的号牌顺序,每两人被点名为一“耦”,结成最基本的比试单位。首先被唱名的前三耦共六人,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迈出了第一步。
他们并未直接走向南桥,而是在礼官带领下,先沿环水岸边,自东向西,沉稳地行走。此举名为“示众”,意在让高台上的诸侯与对岸的共主,能从容看清每一位士子的仪容与风姿。
行走至与湖心岛射台平行的位置后,这前三耦方在礼官示意下转身,面向水域中央的辟雍殿及两侧观礼台,整齐划一地躬身长揖。随后,才正式踏上那座最为尊贵的南桥。
当他们的双足落在汉白玉桥面上时,气氛愈发凝重。桥身的微凉透过靴底传来,桥下墨玉般的环水平静得令人心悸。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左、右、前方高台上的那些目光,如同实质,审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行至桥中,礼官再次示意停顿。众士子再次转身,向辟雍殿深处那模糊而威严的御座身影,及两侧观礼台的诸侯,行第二礼。
礼毕,方继续前行,直至走下南桥,正式踏入湖心岛的仪典广场。
他们并未被直接引向射台,而是被引导至广场边缘指定区域,依旧以“耦”为单位,肃然静立,垂首待命。
整个过程,庄重、缓慢,充满仪式感。后续的士子依序而行,三耦接三耦,如同汇入仪典之河的溪流。他们沉默地走过前辈走过的路,在绝对的寂静中,完成这场对心神与仪态的首轮考验。
直到所有参试士子皆已渡水,于广场列队完毕,黑压压一片青衣白裳,在秋日下肃然无声。宗伯方再次上前,面向辟雍殿御座方向,深深一揖,扬声道:
“众士已列,伏请君命——启射!”
殿内礼官承命,高呼:“君命——启射!”
声浪自殿内层层传出,回荡于环水之上。
就在这一刹那,广场上所有垂首待命的士子,在统一号令下,齐刷刷转身,面向泽元殿御座方向,以最饱满的精神、最庄重的姿态,行第三礼——也是最为隆重的一次——肃拜大礼。
这一次,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代表天下英才,向至高无上的权柄与即将开始的试炼,致以最高的敬意。
礼毕,众士子直身。整个场地的焦点,瞬间凝聚到了那三座射台与远处的箭靶之上。空气中的肃杀与期待,骤然绷紧到了极点。
泽元殿深处传来三记悠长的钟鸣。
钟声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每个人心头漾开涟漪。仪典广场尽头,一位身着玄端礼服的大司射正稳步走出,立于三座射台之前。他手中捧着一卷竹简,朗声宣读规则:
“大射之仪,依礼而行。五射之法皆需合乎礼乐节拍。中多者得与于祭,不与者不得与于祭!”
随着规则宣读完毕,乐工开始奏响《驺虞》之章。舒缓庄重的乐声顿时充盈了整个空间,为这场士子的选拔披上了一层优雅的外衣。
大司射声如洪钟,再次宣告:“今以三耦为范,示众以礼容!”
唱名声起,被点名的并非按号牌抽取的士子,而是六位早已内定的人选。他们无一不是仪容俊朗、风姿卓绝之辈,行走揖让间,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得如同礼器图谱,分毫不差,左尊右卑,行止得宜,与乐节配合得天一无缝,为御射试定下了最为优雅而严苛的基调。
他们依古礼完成取弓、揖让、示众等一系列流程,其射艺亦中规中矩,箭矢皆中靶而未至绝佳。完美诠释了“礼射”不尚蛮力、重在仪节的风范。
礼毕,六人肃然退至一旁特设的席位,他们的使命已然完成——为这场盛会铸下了礼法的形骸。
大司射目光扫过全场待命的士子,高声喝道:“示范已毕,众士依序入列,启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