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之外,他在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勤于政务,每日临朝听政,批阅奏章常常到深夜。
同时广开言路,要求群臣直言进谏。
他多次下诏求直言,鼓励官员上书言事,指陈时政得失,即使是尖锐的批评也能容忍。
还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下令裁撤朝廷和地方上的冗滥机构和官员,减少财政负担。
有一次就裁减了,十九万八千多名各色役人。
还很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他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减轻农民负担。
支持兴修水利工程,以改善农田灌溉,防御水旱灾害。
对于五代十国所遗留的不少税务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解决
发生水旱蝗灾的地区,朝廷会下令减免当年的赋税,咸平年间这类记录不少。
对于因历年灾害等原因累积的、民间已无力缴纳的陈年旧税,赵恒多次下诏,予以部分或全部豁免。
例如咸平四年,下令豁免全国拖欠的田赋总额,达到一千万贯之巨。”
好!不愧是自己大宋的圣主明君!
赵匡胤暗自喝了一声彩,同时心里也有了不少的想法。
自己大宋建立以来,因南征北战,需要钱粮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一直以来,都没对赋税进行减免。
看来,接下来也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做上一些事情了。
大规模减赋税,如今根本不可能。
不论是灭北汉,还是今后收幽云,都需要有大量的钱粮进行支撑。
这些,只有在收了幽云之后,才能考虑
但是将一些地方上,明显收不上来的拖欠,给进行适当的减免,倒也不是不行。
自唐末以来,战乱不休,天下纷乱,太多的人都厌倦了战争,想要过太平日子。
如今,自己大宋建立已有十五个年头。
中原以及南方,众多地方都趋于平稳。
就算是没进行免税,单单只是这平稳的生活,对于很多人而言,便已弥足珍贵。
天下便会心向大宋。
若是再将一些原本就收不上来的拖欠给免除了,百姓们必然更加欢欣鼓舞,心向大宋。
对于朝廷而言,也没有什么损失。
因为这些本来就是收不上来的。
与其一直看着心烦,反倒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
“赵恒在位时,在我看来,最为重要的一项举措,是他这边得到并大力推广占城稻。
这种稻,产量高,还不怎么挑地,挑气候。
最为关键的是,和大宋这边原有的稻谷相互配合,可做到一年两熟,更南方的地方,甚至于能达到一年三熟。
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占城稻到的传入和推广,对于大宋,乃至于今后的华夏,都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什么?!
赵匡胤一下子变的激动起来。
“世间竟有如此良种?!”
他平日里的深沉顷刻不见,声音不自觉的提高,望着李成神色满是激动的询问。
五代十国乱世里走出来的人,他可太清楚粮食有多么的珍贵!
尤其是这种高产的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