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葬明1644 > 第61章 精神不内耗(第3页)

第61章 精神不内耗(第3页)

韩复盯着对方看了两眼,忽然笑道:“西贝货,你觉得本少爷是那种在外面受了气,然后回到家关起门来,拿女人泄愤的人么?”

“我。。。。。。少爷不是这样的人。”赵麦冬张了张嘴巴:“但是,我觉得孙家娘子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我,我跟着少爷那么久,有些事情,总该。。。。。。这个,早晚也是要做,做的。”

赵麦冬虽然说的结巴,但其实并不算特别害羞。

以她这个年纪,若是还留在均州的话,可能连娃都有了。

况且现在跟着韩大人,早就是韩大人的人了,就像是她刚才说的,那些事情是早晚的事情,她从心里上也并不排斥。

男女之事人人都要经历,赵麦冬也不觉得是什么难以启齿的。

如果自己能够让心中烦闷的韩大人,因此而得到慰藉,她反而会觉得很高兴。

心中有气,总该要发泄出来,这又有什么好丢人的?

想到这里,赵麦冬忽然后知后觉的想到了一个事情,抬起头,眨巴着眼睛问道:“少爷,我。。。。。。我怎么感觉你和孙家娘子说的不一样,并没有特别受气的样子?”

我当然没有特别受气,相反,心中还有些得意,毕竟今天发生的事情,是自己早就预料并暗中推动的发展。

自来到襄阳城的第一天,韩复实际上就已经在期待这样的局面了。

而从张家店回来以后,他真正的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安排,来将脑海中的想法变为现实。

当时在李之纲的公署内,与路应标的冲突,虽然不是韩复主动安排的,但是韩复却有意识的主动激化升级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同样的,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消息传来以后,白旺必定还会像历史上那样,召集荆襄一带的兵马,主动向左良玉部发起进攻,以寻找是否有重新向湖南拓展的机会。

但襄京南北两营的情况下,自从郧阳之战,一直没有真正的恢复元气。

想要凑齐两千人的兵额,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出征前拉壮丁。

但当杨彦昌和路应标开始这样行动的时候,就会发现,襄阳城内的壮丁,那些上好的兵源,好像都不见了。

位于北城的杨彦昌还好说,毕竟,那里聚集着大量的流民,只要不是特别在意质量的问题,流民的数量绝对是够用的。

而位于南城的路应标则会变得非常难受。

留给他的,只有在北城站不住脚的,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花子。

当然了,他不是不可以和杨彦昌商量,也不是不可以派人到乡下去征兵,可是当他看到距离自己并不远的鱼市街路口,韩复招兵买马如火如荼,襄京城内的好汉们个个趋之若鹜的景象后,很难不联想到当日在防御使公署,扫

了自己颜面,甚至还想要对自己动刀子的那个画面。

后续的发展,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招募名额已经满了,叶崇训请求暂时撤掉兵站的情况下,韩复坚持要保留的原因。

他期待的,他想要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发展,就是这样的冲突!

只有发生这样的冲突,自己才能引来白旺的注视,让其知晓自己与路应标的矛盾。

而只有引来白旺的注视,自己才能够有足够的理由和借口,不与路应标等人一起出征,获得单独行动的可能!

从历史上的记载,以及来到襄阳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白旺是真心的把自己当成政权的经营者,而不是破坏者,来管理大顺在荆襄的政权的。

种种资料都反映,白旺对于军纪管理相当严格,对文官也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尊重。

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白旺就算是出于种种考虑,不能公开的为自己主持公道,但出于补偿的心理,答应自己的请求,应当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况且,自己的人马并不多,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刚招募的,放到德安一带的正面战场,其实并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而让自己由南漳县南下,则可以牵制和吸引明廷在仙居寨以及荆门州的兵马,所起到的作用,无疑就要大得

多。

该选择哪一种,并不是一个太难做出的决定。

而到这一步,才算是完成了整个计划的前置准备工作,让韩复有了于关键时刻,孤注一掷的可能!

他只是没有想到,路应标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癫狂,还要不把普通人当人看。

采取了最为激烈,也最不在乎平民百姓伤亡的方法来抢夺兵源。

说实话,白天的时候,当自己看到那样的画面,看到躺在街上的尸体,看到滚落在自己脚边的两颗大好头颅的时候,他是真的有些出离了愤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