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葬明1644 > 第99章 金字招牌(第4页)

第99章 金字招牌(第4页)

两人说话间,赵栓已经带人验起了那五匹蒙古马。

他先是挨个查看牙口,然后用手按住马匹的脊背着腰,接着提蹄验甲,得到那领头之人准许后,赵栓从手下随身带着的褡裢里抓了黄豆,喂其中一匹马吃了。

然后翻身上马,沿着南阳道疾驰了百步,又折返回来。

一番查验之后,赵栓心中已然有数,这些马大多肩高四尺二三。齿面微凹,齿龄都是五岁上下,显然是同一马场同一批出的马。

蹄铁上的字迹虽然被磨掉了,但赵栓可以确定,是军马无疑,搞不好还是九边的军马。

从马上下来,赵栓回到那张姓领头人跟前,问道:“阁下尊姓张,比我大些,我就喊一声张大哥了。张大哥,你这五匹马是哪里来的?”

“自家养的。”那领头的张大哥瓮声回了一句。

赵栓笑了笑,说道:“张大哥,咱襄樊营做事,遵韩大人的教诲,向来以诚信为先,不搞那些无聊的压价把戏。你这五匹马我都验过了,牙口轻,蹄铁磨损适中,疾驰之后鼻息也是均匀,就是腰少了些,但也可说是上等马。”

“军爷开价吧。”那张大哥还是保持着尽量不多说话的风格。

“这样,我听说辽镇上等军马一匹值银十八两,张大哥这几匹马虽然比辽镇的马差些,又不肯说明来历,但还是那句话,咱们襄樊营遵韩大人的教诲,做事以诚信为先,这五匹马仍旧以十八两来算!”赵栓开出了价码。

那张大哥瞳孔先是放大,继而收缩了起来。

他本以为这一趟过来卖马,人生地不熟,收买之人必定会百般刁难,万般杀价,甚至还有可能被黑吃,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对方居然如此爽利大方。

那张大哥怔了一怔,才问道:“银子怎么给?”

“韩大人说了,凡是验马完毕后没有问题的,当场写票,当场给银子。”赵栓说话间,弯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那张大哥虽然对眼前这人,张口闭口韩大人有些不解,但毕竟拿银子要紧。回头对身后两人叮嘱了两句,跟在赵栓后头,来到了一处草棚内。

那草棚内摆着一张长长的条桌,后头坐着好几个书手模样的人,面前都摊开笔墨纸砚。

在草棚周围,堆满了长枪、腰刀、火铳等各类武器,另外还有一些土寇乱民模样的人,蹲在草棚后面啃着饼子。

赵栓坐到了条桌西侧的一个空位上,提起朱笔,在一张马票上写道:“蒙古上马,齿五岁,膘中,蹄健,验讫,凭票给足银十八两正。”

把写好的马票都递过去以后,赵栓笑着说道:“到最东边那个书办跟前,凭马票给银子。以后张大哥若是还有此等好马,尽管到此处来发卖。我襄樊营三个大字,就是千金不换的金字招牌。”

那张姓大哥,犹豫了片刻,还是冲着赵栓点了点头,硬挤出了三分笑容。

他依言来到东边那书办处,有些忐忑的将手中紧紧攥着的马票递了过去。

那书办接过来仔细看了,然后说道:“凭马票到襄阳大北门街的青云楼,可以换二十两银子。在这里换的话,就只能凭票值给十八两。你是去襄阳领,还是在这里领?”

那张大哥一下子又愣住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一样的马票,到了襄阳府就可以凭空多领二两银子。

只觉得这襄樊营处处透着他意想不到,理解不了,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的东西。

“俺就在这里领。”张大哥虽然对能多赚十两银子感到心动,但仅仅只是心动。

“那行,五张马票合计就是纹银九十两,到旁边领银子吧。”那书办已经听到过太多类似的回答了,对此一点都不意外,也不再作劝说,熟练拿起朱笔,在每一张马票上都打了勾,盖上了骑缝章。

这一次,张大哥再也没有遇到任何意外之事,很顺利的就拿到了银子。

等他回到刚才入口之处,和两个同伴汇合之后,张大哥回头望了望矗立在南阳古道边,正随风招展的大旗,心中重复念叨了几句:“襄樊营,嘿,襄樊营!”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