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葬明1644 > 第104章 上达天听(第3页)

第104章 上达天听(第3页)

刘进宝进了兵马司之后,一直跟着北城巡检李伯威在北城巡逻,张全忠的宣教队成立之后,一直非常的缺人,可是那几个领兵官对于张全忠这种无时无刻不在拍马屁的人,多多少少有一些瞧不上。

导致张全忠几乎很难从战兵局调人出来。

只能从襄樊营非战斗序列的人才里面挑,然后就看上了刘进宝。

刘进宝这个人就是韩复亲口招进来的,不过当时韩复的想法,就是单纯的应付张维桢,不让他的小舅子李伯威成为光杆司令。

实际上刘进宝太过油滑,身上的市井味道太浓厚了,和韩复想象中的搞政工工作的宣教官相差甚远。

可宣教队现在只能招到这些市井油滑之人,这些人干活看似卖力,但缺乏信仰,说出来的话自己都未必相信,不是韩复想要的。

“张总教,宣教队每日宣教之时,你留心观察各战兵局、各工坊之中,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年郎中,有无反应较为热烈的,记录下来。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把名单报给我知道。”韩复吩咐了一句。

“贫道也发现少年人确实更容易体会到我韩大帅的英明神武,丰功伟绩!之前也确实发现,有几人尤为突出。大人既然有此吩咐,贫道这几日便细心考察一番。”张全忠躬身答应下来。

紧接着,韩复又问起了办报的事情。

如今襄樊营的报纸,也是张全忠在弄。就是一张纸上,写一些吹捧韩大帅、吹捧襄樊营的话语,然后再加上一些道听途说来的南北新闻,然后让宣教官在校场内,在青云楼等地,以评书的方式讲述出来。

离韩复心目中的报纸,同样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韩复如今手握一千多雄兵,镇守襄樊,但手底下的人才,尤其是文人士子那一卦的人才,非常的稀缺。

他本来以为,襄樊营成立之后,自己雄镇荆襄,怎么说也算是一方豪杰了吧?就算不能像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些英雄豪杰一样,往那一坐,就四方谋士争先来投,至少也应该来一两个吧。

结果事实证明韩科长是想多了。

襄樊营的名头打出去以后,来投奔的都是土寇和乱军。

这些人进来之后,还经常和襄樊营原来的士卒摩擦,反而搞得矛盾不断,让韩复头疼不已。

而别说那些所谓顶级的谋士了,就连穷秀才都没有来投的。

让韩复不得不感慨,大顺这块招牌,对于士阶层,已经不是有没有吸引力的问题了,而是完全的臭掉了。

。。。。。。

南都,内守备府。

“皇上!”

“皇上!”

田成和张执中两个内官跪在御座之前,各抱着朱由崧的一条大腿,痛哭流涕。

“唉,二位大伴何必如此呢。”

面对内臣的时候,弘光帝朱由崧和颜悦色许多,他轻拍着这两人的后背,继续说道:“那黄仲霖今日在大殿上所言之事,字字带泪,声声泣血,是难得的忠臣啊。他列了马学士十宗死罪,马学士也辩驳不得。当时殿内诸位大

臣都在,朕岂能偏袒马学士?再者说了,朕也只是让马学士回家住一段时间,并没有治他的罪嘛。”

马士英离开内阁之后,偷偷给田成和张执中塞了不少银子。

这两个人虽然是太监,但职业道德却远高于此时大明官僚群体的平均水准,拿了钱确实卖力的给人家平事。

“皇上仁义圣明,天下谁人不知?”

田成脸上涕泗横流,一边哭一边说道:“可当时皇上尚在潜邸之时,南都诸公想要谁为君,皇上难道忘了吗?”

朱由崧知道田太监要说什么,但他也不生气,反而说道:“那时史阁部亦是为国家朝廷考虑,此事已然揭过了,田大伴就不要再提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