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好俘虏,李牧对司马同道:"派人出关去通知秦军咱们己夺回井径,老夫现在要去好好睡一觉,待王翦亲自来叩关,再来叫醒老夫。"
李牧身体虽然强健,但毕竟年己六旬,连日作战,实在疲累己极。
司马同不明所以,问道:"将军,咱们为什么要告知王翦,过几天他联系不上关口自然就知道了,将军是想着羞辱他一番?"
李牧"啪"地给他头上来一下子:"老夫会像你这般无趣,还差辱。关内存粮不多,只够咱们吃数日,老夫找王翦借点儿粮。"
司马同揉着脑袋:“找王翦借粮?他傻了才会给我们粮食。"
李牧哼笑:"王翦当然不傻,但他儿子王贲还在外面,他不给粮,先饿死的就是他儿子。"
司马同恍然大悟:"将军妙计,小侄佩服。"
李牧与司马尚投缘,司马尚让儿子在李牧身旁历练,司马同一首对李牧以侄自称。
一觉睡到将近傍晚,李牧起床用过饭水,亲兵来报,王翦叩关。李牧来到关上,王翦正在下面等侯。
李牧一拱手:"老夫李牧,见过王将军。"
王翦赶来的路上己经平复了心情,这时深深看了李牧一眼,拱手道:"王翦见过武安君。"
二人是历来的对手,以前只在战场上远远的见过对方,如此近距离的对话还是首次。
两人相互问候一声都打量着对方,良久王翦说道:"武安君弃关夺关,将我部八万余众困住,设计之巧,令人佩服。不知召王翦前来有何指数?"
李牧道:"王将军过奖了,指教什么的不敢当,请将军前来只是想向将军借点军粮。"
王翦先是一楞,很快明白过来,苦笑着问道:"在下若是不答应,只怕我儿王贲和数万军士便要挨饿了吧?"
李牧轻轻一笑:"关内存粮只够维持三日,还请将军谅解。"
王翦点点头道:"我明白了,粮草明日便会送来,但王翦有两个问题,若石方便,还请告知。”
李牧道:"请讲。"
"武安君所困我军八万余众准备如何处置?"顿了一下,虽觉希望渺茫,但还是说道:"若武安君肯归还我军人众,王翦此去定求大王三年之内再不伐赵,如何?"
赵国近年来内忧外患不断,若真能有三年喘息之机,确实比这数万俘虏值钱的多。
李牧道:"如何处置俘虏,在下需要请示大王,不过将军之意老夫会代为转达。这是第一个问题。"
王翦略感失望,不过李牧既然愿意代为转达,说不定事情尚有转机。
沉吟一下又问出了第二个也是他现在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贵国朝中识破郭开叛变,与武安君合演这出大戏的是哪位高人?是,是赵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