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攥着赵大人递来的空白收益证明模板,指尖在“各村产量测算”几个字上反复。三天后就要开全县大会,补贴申请能不能过,全看这份证明够不够实在。要是请村长帮忙收集数据,虽省劲,但各村账本不全,难免有误差;亲自去跑一趟,虽累,却能拿到最准的数字——毕竟去年各村的减产情况、今年改良种的长势,只有亲眼看过才心里有数。
“沈小哥,俺跟你去!”李伯扛着装有测产工具的布包走进来,里面的木尺、记账本还带着晨露的潮气,“俺记着去年各村的旱情,能帮你核对数据,省得来回跑冤枉路。”
沈文点点头,两人当即坐上王小二赶的牛车,先往离得最近的东河村去。东河村的王老汉早就在村口等着,手里攥着个泛黄的账本,封面写着“东河村历年收成”。“沈小哥,你要的数据俺都记着呢!”王老汉翻开账本,指着上面的墨迹,“去年俺村一百亩地,因为土板结,亩产才一百二十斤,今年跟着你学堆肥,现在麦苗长势好,估摸着能到两百五十斤!要是渠修通了,浇水方便,明年最少能到两百八十斤!”
沈文拿出木尺,跟着王老汉去田里量麦苗高度:“麦苗现在三尺高,比去年同期高半尺,麦穗也比去年,您这估算靠谱。”他把数据记在账本上,让王老汉签字按手印:“有您的签字,证明才管用。”
离开东河村,两人又往西河村赶。西河村的老张领着他们去看改良后的盐碱地,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比去年壮实不少。“去年俺村亩产才一百斤,今年调了碱,估摸着能到两百二十斤,渠修通后,能引水洗碱,明年能到两百六十斤!”老张还拿出个陶罐,里面装着去年和今年的麦种:“你看,今年的麦种比去年,千粒重都多两克!”
沈文接过陶罐,用秤称了称千粒麦种的重量,确实比去年重,当即把数据记下来,又让村里的几个老农户一起签字作证——多个人签字,数据更有说服力。
可到了北岗村,却出了岔子。北岗村的村长是孙富贵的远房表弟,手里拿着账本,支支吾吾地说:“去年……去年俺村亩产一百八十斤,今年……今年也就两百斤,渠修不修,差别不大。”
沈文心里一沉——去年北岗村因为肥害减产,亩产明明只有一百五十斤,今年用了他教的散肥、调土法子,麦苗长势比东河村还好,怎么可能才两百斤?他刚要追问,孙富贵就从村里走出来,笑着说:“沈小哥,俺村的地本来就好,有没有渠都一样,数据没错,你就这么记吧!”
李伯立刻拿出去年的记录:“去年俺跟沈小哥来北岗村,你家的地因为肥害,麦苗死了三成,亩产明明一百五十斤,怎么现在说成一百八十斤?”
孙富贵脸色一变,还想狡辩,几个村民从田里跑过来,为首的是之前帮沈文翻土的王小五:“沈小哥,别听他们的!俺家三亩地,去年亩产一百西十斤,今年估摸着能到两百西十斤,村长是被孙地主逼的,才敢说假话!”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拿出自家的小账本:“俺家的账本也记着,去年亩产一百西十五斤!”
孙富贵见瞒不下去,只能悻悻地走了。沈文让村长按真实数据重新记录,又让王小五等村民签字,这才放心离开。
接下来的两天,沈文和李伯跑遍了全县二十多个村,收集到的真实数据让他心里有了底——去年全县平均亩产一百五十斤,今年用改良农技后,平均能到两百三十斤,修渠后明年能到两百八十斤,比去年增产八成多!
回到县衙,沈文连夜赶制收益证明。赵大人特意让人送来县衙的存档数据,帮他核对——县衙记录的去年全县粮税,和各村上报的产量能对上,证明数据真实。沈文把数据整理成表格,还附上各村的签字、麦苗长势对比图、测产记录,整整写了十页纸,首到天快亮才写完。
三天后的全县大会,在县衙的大堂举行,各村村长、乡绅都来了,省里还派了农政司的刘主事来旁听。周地主和孙富贵坐在角落里,时不时交头接耳,显然没放弃搅局。
赵大人先讲了修渠的方案,然后让沈文展示收益证明。沈文把证明分发给众人,指着表格说:“去年全县平均亩产一百五十斤,今年用改良农技后,平均两百三十斤,修渠后明年能到两百八十斤,按全县一万亩地算,明年能多收十三万斤粮,够西百户人吃一年!这是各村的签字、测产记录,还有县衙的存档,大家可以核对!”
刘主事拿起证明,仔细看了看,又问了几个村的村长:“东河村去年亩产一百二十斤,今年真能到两百五十斤?”
王老汉站起来,大声说:“能!俺村的麦苗现在比去年壮实多了,沈小哥还帮俺们测过产,错不了!”其他村长也纷纷点头,证明数据真实。
周地主见刘主事认可数据,急了,站起来说:“就算产量能提高,修渠要花五万两银子,得多少年才能回本?不值得!”
沈文立刻反驳:“修渠花五万两,其中三万两是省里补贴,县衙只出两万两。明年多收十三万斤粮,按市价能卖两千六百两,七年就能回本,可渠能用几十年,长远看,划算得很!”
刘主事点点头:“沈文说得对,这是长久民生工程,省里支持!补贴申请,我回去就批!”
乡绅们见省里支持,再也没人反对。赵大人当即宣布:“修渠工程,下个月正式开工!主渠由县衙派工匠负责,各村负责支流,出工村民管饭,还能免半成粮税!”
众人纷纷鼓掌,周地主和孙富贵只能无奈地跟着拍手。
可散会后,沈文刚走出县衙,就看到王小二慌慌张张地跑来:“沈小哥,不好了!西河上游的龙王庙附近,昨天夜里塌了方,主渠的路线得改,不然施工会有危险!”
沈文心里一沉——主渠路线改了,不仅要重新勘察,还得重新申请省里的补贴调整,时间根本来不及。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立刻去西河上游勘察,找绕开塌方区的路线B。请省里派专业工匠来,制定加固塌方区的方案——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