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绅官员们只需要弹劾当地守军和官员就行了。
如果天下局势继续糜烂……那就是天子的罪过,天子要下罪己诏。
即使天下亡了,换一个天子……还不是继续要靠他们士绅来治理天下?
士绅们自认为立于不败之地。
明末的士绅群体,就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杨鹤也正是其中一员。
洪承畴早就隐约有感觉,近来读《榆树湾日报》,读到过一篇批判文人士绅的文章。
那篇文章,没有占据太大篇幅,在报纸上版面位置也比较偏。
但文笔犀利。
“文人士绅就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句话正是出自那篇文章。
洪承畴的头脑中,此时突然闪过那句话。
他摇了摇头,苦笑一声。
过了槐安城,宽敞的榆槐大道展现在面前。
榆槐大道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中间有绿化带隔开,旁边是栽种的绿化树,一行行十分整齐,已经长出繁茂的枝叶,绿意盎然。
两旁是一座座工厂。
杨鹤终于看到了报纸和玄天鉴上所说的榆槐铁路。
榆槐铁路用黄土和石子垫起高高的路基。
上面铺着一条铁轨。
那是一根根精铁铸成的“铁梁”,一根接一根,接近车辙的宽度,铺在道路上。
铁轨下,是一根根枕木。
好铁,好木头……就这样铺在道路上,一眼望不到头。
杨鹤被这宏伟的工程,给震撼到了。
“这铁若是用来铸甲,岂不是百万王师,人人得以着甲?”
“这木头用来建屋,岂不是可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榆树湾却用来铺在地上,用来垫路……即便他们富庶豪奢,也算是为富不仁了吧?”
杨鹤的心情,非常复杂。
身临其境,肉眼亲见,跟在《榆树湾日报》上看到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首先是震撼。
然后……杨鹤心里酸涩。
他做三边总督,可以节制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巡抚,及甘州等十五卫所。
可以调动四镇钱粮。
听起来威风赫赫,但事实上,杨鹤自从上任以来,就饱受钱粮困扰。
他上任的时候,光是陕西一省,拖欠军饷就已经达到四十七万两。
杨鹤奏请拨发粮饷,最终只到位十万两,在用途上还要受到限制。
杨鹤缺钱缺粮,只能保证手下家丁披甲,其他卫所兵,都穿得跟叫花子一样,已经不能称之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