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砚田风水录 > 第47章 悟透时运承继初心(第1页)

第47章 悟透时运承继初心(第1页)

悟透时运,承继初心

午后的阳光比清晨更暖些,斜斜地穿过堂屋的窗棂,在青石板地上投下长条形的光斑,连带着桌上的《青囊经》残页都被镀上了一层浅金。沈砚之盘腿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捧着那几页泛黄的残页,指尖轻轻划过纸面上“星主气,地主形”的小楷,目光却慢慢飘远了——残页上星图与地脉的交织纹路,像一根线,突然把他记忆里的碎片都串了起来。

他想起去年迁坟时的情景。那时秋意比现在更浓,地里的玉米杆还立着,枯黄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啦”响。祖父沈竹礽蹲在新坟旁,手里捧着那个深褐色的镇墓罐,罐底的八卦纹在阳光下清晰可见,祖父当时摸着罐纹说:“这罐是老辈传下来的,镇着地脉气,咱们沈家的坟地,就靠它护着。”

那时他还不懂“地脉气”是什么,只记得祖父把罐埋进坟头土时,眼神格外郑重。又想起上个月乌林答氏送来的鹿骨。那是块泛着浅黄光泽的腿骨,骨头上刻着细密的纹路,乌林答氏说:“这骨是我祖上在长白山得的,能辨地脉走向,你们沈家懂风水,留着定有用。”当时父亲还没回来,祖父把鹿骨收在药铺的暗格里,说“等敬之回来,咱们再好好研究”。

现在看着残页上的地脉图,他忽然觉得,那鹿骨的纹路,说不定就和图上的山脉虚线能对上。最清晰的,还是父亲平反前那晚的星象。他记得自己趴在院里的星盘旁,看到父亲命宫星亮得像团小火球,天贵星和解神星裹着紫微星,陀罗星的煞气全散了。

那时他只知道“爹要回来了”,现在再想,那亮得刺眼的星,不就是祖父常说的“天时”吗?“天时……地脉……”沈砚之喃喃自语,指尖在残页的星图和地脉图之间来回点着,突然眼睛一亮,猛地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沈竹礽。祖父正捧着粗茶碗,看着他笑,眼神里满是期待。

“祖父!”他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往前凑了凑,“我明白了!您说的‘时运’,是不是‘天时’‘地利’‘人和’凑在一起?”沈竹礽放下茶碗,伸手摸了摸下巴上的短胡子,眼底的笑意更浓了:“你说说看,怎么个‘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天上的星相变化!”沈砚之指着残页上的星图,语气笃定,“就像爹平反前,命宫星亮了,天贵星也护着,这就是天时到了;地利就是地上的风水地脉,比如咱们迁坟时的好地,镇墓罐护着的地脉气,还有乌林答氏送的鹿骨能辨的地脉,这些都是地利;人和就是人的善恶因果——爹在狱里帮看守同志治病,是行善;村民们后来帮咱们家,也是善;刘二作恶就受惩罚,这就是人和里的因果!”

他越说越顺,把心里的想法一股脑倒出来:“三者凑在一起,就能顺时而动,逢凶化吉!爹能平反,就是占了这三样——天时的星相帮衬,地利的风水护着,人和的善果推着,对不对?”沈竹礽听得连连点头,伸手拍了拍沈砚之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满是欣慰:“砚儿啊,你终于悟透了‘时运’的真谛!”

他拿起桌上的残页,指着“气形相合方为吉”那行字,“很多人以为时运是天生的,是命里带的,其实不是。时运是自己挣来的——你爹这辈子行得正坐得端,给乡亲们看病不收穷苦人的钱,在狱里还想着帮人,这‘人和’是他自己攒下的;咱们沈家守着好风水,又得了《青囊经》的学问,这‘地利’是祖辈传下来的,也是咱们好好护着的;至于‘天时’,星相虽由天定,可只有心善、行正的人,才能赶上那好时候,才能接住那好运气。”

沈砚之认真听着,把祖父的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他低头看着手里的残页,又摸了摸放在旁边的观星笔记——笔记里记着他看的星象,残页上藏着风水星相的秘密,可现在他知道,这些学问不只是用来认星、看地脉的,更要用来帮人,用来守着“善”字。

“祖父,我记住了。”他抬起头,眼神比平时更亮,也更沉定,“以后我不仅要学好子午流注,学好星相和风水,更要像爹和您一样,行得正坐得端,多做善事。”他想起之前帮邻居张奶奶按太冲穴治头痛,张奶奶拉着他的手说“砚儿是个好孩子”,那时的暖意在心里又泛了起来,

“我要把沈家的学问传下去,帮更多人看病,帮更多人避开不好的运气,就像您和爹做的那样。”沈竹礽看着孙子眼里的光,想起自己年轻时跟着父亲学本事的模样,忽然觉得心里踏实得很。

窗外的腊梅花苞又鼓了些,风一吹,飘来淡淡的清香。阳光落在祖孙俩身上,把他们的影子叠在青石板上,像一幅安静的画——画里有传承的学问,有悟透的道理,更有沈家一代又一代守着的“善”与“正”。沈砚之把残页轻轻叠好,放进那个旧布包里,又把观星笔记收在旁边。

他知道,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跟着父亲认星、跟着祖父看地的小孩了。他明白了“时运”的真意,也明白了做人的本分。往后的日子,他要带着这份领悟,好好学本事,好好做人,把沈家的根,牢牢扎在这片土地上,扎在“行善助人”的初心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