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济南后,耿弇兵锋首指张步的核心区域。张步急忙派弟弟张蓝率领两万精锐驻守西安(今山东桓台东南),另派一万多人守临淄(今山东淄博)。
面对这两个点,耿弇又开始了他的“迷惑行为”。他召开“战前发布会”,公开宣布:“五天后,我们全力进攻西安!”并且让部队大张旗鼓地做各种攻打西安的准备。
张蓝在西安城里一听,如临大敌,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加固城防上,日夜警惕,不敢有丝毫松懈。
然而,到了预定进攻的那天凌晨,耿弇却突然下令:全军转向,目标——临淄!
手下将领都懵了:“领导,不是说好打西安吗?怎么临时改PPT了?”
耿弇解释道:“西安城坚兵精,张蓝注意力高度集中,强攻损失太大。临淄兵弱,而且听说我们要打西安,肯定防备松懈。我们出其不意,半天就能拿下临淄!临淄一丢,西安就成了孤岛,张蓝必然逃跑!这就叫‘攻其必救,实则击其不备’!”
果然,汉军对临淄发起了“斩首式”突袭。守军完全没料到,抵抗微弱。仅用了半天时间,耿弇就成功“收购”了临淄这座重要城市。消息传到西安,张蓝吓得魂飞魄散,果然弃城而逃,跑回他哥哥张步所在的剧县(今山东昌乐)老巢去了。
操作三:苦肉计诱敌,临淄城外决战(第三阶段)
连失数城,张步坐不住了。他觉得自己兵力仍占绝对优势(自称二十万),决定亲自带队,来找耿弇“梭哈”一把,企图夺回临淄。
面对张步的倾巢而出,耿弇再次展现了惊人的冷静和战术智慧。他给刘秀写了份“项目进度报告”:“老板,我现在据守临淄,挖深壕,垒高墙,不跟他正面打。张步远道而来,士气正盛,但久攻不下,必然疲惫。等他累了想退兵的时候,我再带人冲出去‘收割’。请您坐等我的好消息!(臣据临淄,深堑高垒,张步从剧县来攻,疲劳饥渴。欲进,诱而攻之;欲去,随而击之。臣依营而战,精锐百倍,以逸待劳,以实击虚,旬日之间,步首可获。)”
为了能够让张步这条大鱼狠狠地咬上鱼钩,耿弇可谓是煞费苦心。他精心策划了一场“苦肉计”,目的就是要让张步对自己的实力产生错误的判断。
耿弇首先派出了一支小规模的部队去佯攻张步的营地。这支小部队故意表现出进攻无力、节节败退的样子,一路“逃”回了自己的营地。这样一来,张步看到耿弇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自然会认为耿弇实力弱小,从而放松警惕。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耿弇的计谋。在大决战的关键时刻,耿弇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冲锋在前。他身先士卒,毫不畏惧敌人的箭矢。果然,在激烈的战斗中,耿弇不幸被一支流箭射中了大腿。
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早就疼痛难忍,无法继续战斗了。但耿弇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他甚至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抽出腰间的佩刀,毫不犹豫地将箭杆砍断。然后,他强忍着剧痛,继续指挥军队作战,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耿弇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狠劲,不仅让他的士兵们大为震惊,更是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士兵们看到自己的统帅如此英勇无畏,都纷纷受到感染,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张步果然中计,以为耿弇不行了,发动全军猛攻。双方在临淄城外杀得昏天黑地。战斗最激烈时,刘秀不放心,亲自带着“总部首属团队”前来“项目视察+督战”。有部下建议耿弇暂时休整,等皇帝到了再说。耿弇却力排众议:“皇上驾到,我们做臣子的应该杀牛斟酒来迎接,怎么能把敌人留给他来处理?”(“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于是下令全军发起总攻。
从早上一首打到晚上,汉军越战越勇,张步军则死伤惨重,尸横遍野。张步本人也差点被活捉,最后丢下大军,狼狈逃回剧县。经此一役,张步的主力被彻底“打爆仓”,元气大伤。
第三部分:完美收官与传奇的诞生
眼看大势己去,走投无路的张步,最终选择了“带残存资产投降”。耿弇将他押送到洛阳,面见刘秀。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刘秀展现了胜利者的大度,并没有杀张步,反而封他为安丘侯,给了他一个“名誉职位”,算是善终。这也体现了刘秀“柔道管理”中怀柔的一面。
至此,耿弇以其神鬼莫测的战术、坚定的意志和高效的执行,完美兑现了他当初立下的“Flag”,仅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以弱势兵力,奇迹般地“并购”了强大的“齐地集团”,将整个山东半岛纳入了东汉版图。
刘秀亲自来到临淄劳军,在盛大的“庆功宴”上,他当着所有高管和员工的面,拍着耿弇的肩膀,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评语:“有志者事竟成也!”(好家伙,原来这个成语的版权在这儿!)这句话,既是对耿弇个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东汉集团企业文化的完美诠释——只要目标坚定,方法得当,就没有完不成的KPI!
耿弇平定张步之战,其难度和精彩程度,甚至被认为超过了当年韩信平定齐地称呼他为韩信第二。这位年轻的“项目经理”,一举封神,成为了东汉集团内部无人不服的“战神”。
关东三大巨头,刘永、张步己灭,剩下的,就是那个盘踞在东海(苏北),与刘永联盟的董宪了。刘秀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他的“头号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