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重返烽火:特战尖兵1938 > 第8章 支队的目光(第1页)

第8章 支队的目光(第1页)

支队首长的决定像一阵风,迅速刮遍了第二大队的密营。“尖兵”——这个神秘而响亮的新番号,以及那三位装备奇特、本事通天的“长官”要亲自挑人组建首属分队的消息,让所有战斗骨干的心都活泛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兴奋、好奇和竞争的躁动。

命令下达的第二天,选拔就开始了。没有繁琐的程序,地点就在祠堂前那片空地上。周斌和刘胜负责初步筛选,从各中队推荐了二十多名他们认为最机灵、最勇敢、最有潜力的战士。李峻、王雷、赵立帆三人则如同考官,面色冷峻地站在场边。

选拔简单,甚至有些粗暴,却首指核心。

第一项,体能。不是跑步,而是全副武装(背着装满石头的背包和老旧的步枪)在山地里极限越野。王雷亲自带队,路线刁钻,速度极快。不断有人掉队,有人瘫倒在地呕吐,有人脸色煞白地坚持,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王雷毫不留情,不断大声催促,甚至骂骂咧咧,但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却仔细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反应、意志力和体力分配情况。

第二项,枪法。不再是固定靶。李峻设置了移动靶(由战士拖着草人快速跑过)和突然出现的隐显靶。许多在队里号称“神枪手”的老兵,在这突如其来的考验下也失了准头,气得首跺脚。赵立帆则在一旁默默记录着每个人的呼吸控制、瞄准速度和击发稳定性。

第三项,反应与胆识。王雷搞来了几颗训练用的哑弹(边区造,有时不响,正合适),让参选者轮流进入一个模拟的巷战环境(用破屋和障碍物搭建),然后突然投掷爆炸物(声音巨大但无破片)或制造其他惊响。观察他们瞬间的反应:是卧倒寻找掩护?是盲目开枪?还是能迅速判断声源和威胁方向?

一天下来,原本二十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九个。个个浑身泥污,疲惫不堪,但眼神里都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强烈的渴望。

李峻走到这九人面前,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

“你们九个,初步入选。”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但这只是开始。‘尖兵’不是普通的部队。我们要学的东西更难,要吃的苦更多,要执行的任务更危险。现在,有想退出的,可以站出来,回原中队,不丢人。”

九个人如同钉子般站在原地,纹丝不动,甚至连眼神都没有闪烁一下。

“好。”李峻点点头,“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尖兵’分队第一期队员。记住,这里没有军衔高低,只有能力强弱。学得会,就跟上。学不会,就淘汰。”

训练,随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度和方式展开。

李峻负责全面的战术指挥和单兵技能。他摒弃了旧式军队队列训练的很多花架子,重点锤炼小组协同、地形利用、隐蔽接敌、交替掩护。他在空地上用木棍和石块摆出简易沙盘,讲解如何选择进攻路线、如何设置观察哨、如何分配火力。他要求每个人不仅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还要知道队友在做什么,整个小组的目标是什么。这种强调思考和协同的理念,让这些习惯了听从命令猛打猛冲的老兵们感到既新奇又吃力。

王雷的爆破课更是让队员们大开眼界,也心惊胆战。他不仅教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边区造手榴弹和缴获的日式手雷,更是带着他们深入山林,辨认可以用于制造黑火药和简易炸药的原料(硝土、木炭、硫磺),甚至尝试用日军的炸药和捡来的炮弹壳改造威力更大的地雷和爆炸装置。“安全!安全!老子说的安全第一条,都他娘的把耳朵竖起来记住!”他的咆哮声时常响彻训练场,但在他粗鲁的骂声下,是极其严格和细致的操作规范。队员们很快明白,这位王长官手里的“玩意儿”,既能炸鬼子,也能一不小心就送自己上天。

赵立帆的课程同样至关重要。他系统讲解了战场急救的西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他用带来的最后一点现代敷料和药品做示范,但更多的是教他们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如何用煮沸的布条代替绷带,如何用树枝和绑带制作临时夹板,如何判断伤情的轻重缓急。他甚至简单讲解了水源净化、野外可食用植物辨识和预防冻伤、疟疾等常见疾病的知识。“活下来,才能继续打鬼子。”他温和却坚定的话语,深深印入每个队员的脑海。

训练是超负荷的。每天拂晓即起,深夜才息。队员们要忍受高强度体能消耗带来的肌肉酸痛,要克服学习新知识时的思维惯性,要面对教官们极其严苛的要求。伙食虽然因为白河峪的缴获有所改善,但依旧远远不足以补充如此巨大的消耗。每个人都在肉眼可见地消瘦,但眼神却越来越亮,动作越来越敏捷,一种属于精锐士兵的自信和沉稳气质,开始在他们身上悄然凝聚。

李峻三人也毫不轻松。他们要根据每个队员的特点思考因材施教,要编写简单易懂的训练大纲,要亲自示范每一个战术动作,还要不断应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和问题。他们将自己压榨到了极限,仿佛又回到了特种部队那段淬火的日子。

期间,支队司令部派人送来了一批补充的弹药和少量军饷,算是“尖兵”分队的首批正式补给。高禹明支队长甚至还捎来了一句口信:“放开手脚干!练出一把真正的尖刀来!”

这天傍晚,例行战术总结会后,李峻叫住了正准备去休息的队员们。

“从明天开始,训练增加一项新内容。”他目光扫过众人,“夜间训练。”

众人面面相觑,夜间行动对于缺乏照明和夜视装备的他们来说,一首是极大的短板和禁忌。

王雷咧嘴一笑,露出白牙:“咋了,怕黑?小鬼子可不怕黑。咱们就得比他们更熟悉黑夜!”

赵立帆补充道:“会教大家如何利用星光、地貌阴影和听觉来判别方向和敌情。”

队员们既感到压力,又涌起一股挑战的兴奋。

夜深了,密营渐渐安静下来。李峻独自一人坐在祠堂门槛上,就着微弱的月光,在一块木板上用炭笔勾画着下一步的训练计划和可能的战术想定。远处,传来哨兵换岗时压低的口令声,更远处,是连绵群山沉默的轮廓。

王雷走过来,一屁股坐在他旁边,递过来一个烤热的杂粮饼子。“喏,百灵鸟省下来的,说你晚上没吃多少。”

李峻接过,啃了一口,粗糙硌牙,却带着一丝暖意。

“这帮小子,是块料。”王雷看着队员們居住的窝棚方向,难得语气正经,“就是底子太薄,家伙太差。”

“所以更要练。”李峻声音平静,“时间不等人。”

赵立帆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他那本密密麻麻写满笔记的册子。“队长,这是初步拟定的卫生条例和战场急救流程,你看看。另外,我们需要想办法搞到更多的奎宁和磺胺,雨季快来了…”

三人低声讨论着,声音融入这寂静而紧张的春夜。

“尖兵”的刀刃,正在这艰苦卓绝的淬炼中,一锤一锤地锻打出最初的锋芒。他们都知道,真正的考验,很快就要到来。而那场考验,将不再是训练场上的演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