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79章 相邀品茗茶韵清欢翰墨香3(第2页)

第79章 相邀品茗茶韵清欢翰墨香3(第2页)

张梁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清晰,在简朴的厅堂内回荡。他所描绘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生存与希望。那粗陶水壶、沙盘树枝、粗木书架,此刻在魏老爷子眼中,褪去了简陋的表象,显露出寒门学子挣扎前行的不易。

老爷子沉默了,他再次环顾这狭小的书社,仿佛看到了无数渴望知识的眼睛。他心中的那点不满,早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触动。

良久,老爷子长长吁出一口气,缓缓道:“大道至简,大音希声。三郎,是老夫…拘泥于表象了。你非轻慢,实乃用心至深。将这有教无类之真义,落在这白纸、沙盘、算筹之上…此乃真功夫,真境界!好一个‘青藜书社’!老夫今日,受教匪浅。”

他走到柜台前,拿起一只粗瓷碗,自粗陶大壶中倾满清水,仰头饮尽。清水入喉,带着陶土的朴拙气息,却比方才香茗更添一份清醒与通透。

“你说那打通的后院要办雅集,带老夫去看看。”老爷子放下碗道。张梁头前领路,躬身道:“魏公这边请。”

后院青石铺地,花架初成,一隅堆着座玲珑假山,虽无活水潺潺,倒也清幽。

“地方还算宽敞,布置也见雅意,惜乎缺了活水泉韵,只能赏玩些花草。明日老夫让人送几株葡萄苗来,再于旁点缀些花草,待藤蔓攀缘,绿叶成荫,亦是佳景。”

老爷子点评着后院的布置,随口问道,“三郎,你这雅集准备如何操持?”

张梁稍作思忖,说道,“雅集形式不拘,可设题辩论,让士子论治国之道,寒门讲民生之艰,彼此砥砺,互见长短;”

“可组织抄书共学,东观出珍本,青藜出力工,抄录所得,部分留于青藜供学子借阅,部分售出以补资用,互通有无;”

“亦或只是清谈品茗,说说见闻,聊聊困惑。小子会让茶室备下清茶餐点,若有机缘,邀茶室雅士共襄盛举,当更添佳趣。”

老爷子给他泼了盆冷水,“此事怕是不易,孔夫子虽云有教无类,然门第之见,贫富之差,根深蒂固,岂能轻易消弭?”

“小子也知此事不易,”张梁坦承,“士族或矜持自守,寒门或畏缩不前,二者共处一室,龃龉争执或不能免。然,正因其难,方显其要!”

“陈蕃旧事犹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若连这区区后院藩篱都无法跨越,谈何天下大同?谈何有教无类?这后院文会,便是要将那无类二字,从纸上墨痕,化为席间恳谈,从心中壁垒,融为眼中彼此!”

“好!”老爷子击掌长叹,眼中不再浑浊,带着一缕精光,比看到《留侯算经》时更明亮,“三郎啊!老夫初识你时,只道你精于造物,小有聪慧;你倡办联合工坊,老夫也只赞你深谙经营,务实惠民,己是难得。却不曾想,你胸中竟有如此丘壑!”

他激动地在后院踱了两步,“此非为文会雅集,实乃移风易俗之始!让膏粱子弟知米粟之贵,让布衣学子见经纶之奥,破除门户之见,消解心中壁垒…妙!妙极!这后院之地,若真如你所愿,成为文化交汇之所,远胜万卷藏书,千篇空论!”

老爷子看向张梁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郑重与期许,“三郎,你之有教无类,非止于授业解惑,更在于教化人心!老夫定当倾力扶持!钱财人手,若有短缺,只管开口。老夫也想瞧瞧,这燃藜之火,是如何照亮这曲阳城的!”

“魏公高义!”张梁顺势开口,“小子正有一事相求。寒门学子多无根基,须从笔画启蒙。如今青藜书社尚缺蒙学先生,恳请魏公援手。”

“嗯,”老爷子欣然应允,“明来府中,挑几个得力文书便是。纸笔书籍由你供给,其月俸由老夫支应。”他含笑看向一旁的魏超,“超儿,你且看看三郎,敢想敢言,有求必首陈。再看看你,扭扭捏捏的,跟着他好好学学。”

魏超顿觉自己这亲孙子地位岌岌可危,心里嘀咕张梁,“三郎啊三郎,尚未结义,我己似隔了一层。待真结了金兰,祖父怕是要将我扫地出门了…也罢,晚间定要狠狠点些佳肴,化这失宠之痛为饕餮之欲!”

张梁深深一揖:“谢魏公!有魏公此言,小子更有底气了。路虽难行,然心之所向,必全力以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