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88章 煌煌天使黄昏日落以为期6(第2页)

第88章 煌煌天使黄昏日落以为期6(第2页)

“识字明理之师!”张梁声音清晰而沉重,“纵有纸与书,若无良师开蒙启智,教授学问,则黎庶黔首,依旧如盲人夜行,难脱愚昧。”

“知识之根,在于师承。天下良师,泰半聚于世家高门之内,或为其族学所聘,或为其门生故吏。寒门子弟、乡野稚童,欲求启蒙之师而不可得!”

“若无俯身教导寒微的先生,纵有万卷书、亿张纸,亦不过堆砌于库房,难以真正开启民智,打破这无形桎梏!”

雅室内一时沉寂。田丰捋须,目光深远,缓缓道:“三郎此问,切中要害。兴学育才,非止于器物之便,更在于传道解惑之人。良师难得,愿教寒门者尤难得。”

吕强沉默半晌,显然也在思量,他抬头看向田丰和张梁:“此虑甚是!然非无解!老夫与元皓,亦是寒微出身,虽非桃李满天下,也还有些许门生故友。”

“其中不乏因性情耿介而仕途困顿,或厌倦权力纷争的饱学之士,”他转向田丰:“元皓,你我二人,何不各自修书,寄予那些志趣相投、心系教化的旧友故交?”

“将曲阳新纸之利、张郎君兴学之志,以及亟需良师的实情,细细告知。言明此地办学,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但求真心育才!或可……引动几位有真才实学、愿俯身耕耘的先生前来一探?”

“汉盛兄此议甚善!正该如此!”田丰颔首道:“我在冀州、青兖之地,亦有几位故交,学问人品俱佳,只因门第不高,难展抱负。”

“若知此地有此景象,或真愿前来。我回去便修书相邀,看看这东观书斋,是否值得他们托付才学!”

他看向张梁,郑重叮嘱:“三郎,若真有志同道合之师前来,你这书斋与日后欲办之学塾,务必拿出诚意,妥善安置,令其能安心授业解惑,莫负了教化之心!”

张梁闻言,心中大喜,这不啻于雪中送炭!

他深深一揖:“二位先生高义,小子铭感五内!若有饱学鸿儒、贤德之士,不弃曲阳鄙陋,愿来此开蒙启智,教化一方。”

“小子必扫榻相迎,奉若上宾!定当竭尽所能,提供讲学之所,保障束脩用度,使其能心无旁骛,传道授业!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小子代未来万千有望识字的孩童,拜谢二位先生引路之恩!”

张梁见气氛融洽,顺势提及:“本月望日,小子的书斋便会正式对外开放。小子己请了毋极县中几位青年才俊前来襄助盛事,届时或可请诸位先生品鉴新书新纸……”

他话未说完,吕强原本温和带笑的面容骤然一凝,敏锐地抓住了关键:“毋极县?青年才俊?其中…可有郑康成门下弟子?”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目光投向张梁。

张梁见吕强神色突变,心中微凛,坦然答道:“回天使,确有郑公高足,清河崔琰崔季珪,受邀前来。”

“崔琰?”吕强眉头瞬间紧锁,方才的轻松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忧虑。他放下手中把玩的镇纸,沉声道:“张郎君,你可知郑康成乃当世大儒,更可知……他如今处境如何?”

田丰在一旁也神色凝重,接口道:“汉盛兄所虑甚是。郑公因清议朝政,早己被列入党锢名册,虽未入狱,却遭禁锢,不得出仕,其门生弟子亦多受牵连,处境微妙。此时邀其弟子至你这书斋…恐非明智之举!”

吕强站起身,在书斋内踱了两步,语气带着告诫:“张郎君,你献防疫之策,制新纸,办学堂,皆为利国利民之善举,老夫乐见其成。”

“然则,朝局波谲云诡,尤以党锢之事最为敏感!郑康成名望虽高,却正是某些人眼中的清流魁首,其弟子行踪,必受瞩目。”

他首视张梁,目光如电:“你这书斋甫一开张,便邀崔琰这等人物前来,落在有心人眼中,会作何想?”

“会不会认为你这东观书斋,乃是为那些遭禁锢的党人名士张目?甚至……是暗通声气的据点?此非授人以柄乎?”

“若因此引来非议攻讦,莫说你办学育才之志难成,便是你兄长晋身之事,恐亦会横生枝节!”

张梁感受到吕强言语之中的关切,连忙解释:“天使与田先生教诲,小子谨记!邀请崔季珪,实非小子有意涉足朝争。”

“只因崔季珪虽为郑公弟子,却也是中山甄氏的座上宾。崔琰出身清河望族崔氏,其家族在冀州颇有名望。”

“小子本意是邀甄逸前来,崔琰恰逢其会正在甄家做客,因此顺道也邀请了他。一则因其本身才学出众,二则是欲借此与清河崔氏结个善缘,为书斋日后在冀州推广新纸书籍铺路。

“故而崔季珪此次前来,明面上是代表崔氏与甄氏好友,并不会以郑公门生身份示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