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92章 发丘掘冢卸岭力士初建功(第2页)

第92章 发丘掘冢卸岭力士初建功(第2页)

“郭先生,此乃口诀之全本——《憾龙经》。内载寻龙点穴、辨砂观水、察气定局之无上法门,远非零星口诀可比。”

郭老西双手颤抖着接过,如同捧起稀世珍宝。

他虽未立刻翻阅,但仅凭书名与张梁的态度,便可知此书价值连城!

对他这等世代以风水堪舆、寻龙探穴为业的人来说,一部系统完备的风水宝典,无异于武人得神兵,医者获仙方!这是足以开宗立派的传承!

“公子大恩!郭西…郭西粉身碎骨难报万一!”郭老西激动得语无伦次,对着张梁就要下拜。

张梁一把扶住他,神色却转厉,“郭先生!此书乃不传之秘,今日传于你,需谨记三点!”

郭老西心中一凛,跪在香堂中的蒲团上,肃然垂首:“请公子示下!”

“今既得了此书,便要口风紧似铁!此书除你研习之外,非嫡传弟子,不可外传!”

“行事稳如山!日后探穴,更需谋定后动,不可贪功冒进!以保全兄弟性命为要务!宁可无功而返,不可损兵折将!”

“所得明如镜!凡有所获,无论巨细,必先运回此处,由我亲自过目定夺!尤以带铭文之器、简牍帛书为重,更需原封不动,妥善带回!”

“此中或藏有古史秘辛,价值更在金银珠玉之上!若有私匿、损毁…休怪张某不讲情面!”

张梁每说一句,语气便加重一分,最后一句更是寒意森然。

郭老西听得冷汗涔涔,连连点头如捣蒜:“公子放心!郭西记下了!太乙教员日日教导,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缴获要归公!”

“郭西必守口如瓶,谨慎行事,所得尽归教中!若有违逆,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嗯。”张梁神色稍缓,“让大家将物件都搬入香堂大厅来,搬抬时务必小心,留意那青铜鼎内外,细查是否有铭文刻字。”

二人走出香堂,张梁当即对“空军一号”众队员论功行赏,按出力大小,或赏铜钱,或赐金饼,更有粮食布匹、肉干果脯,人人有份,欢声一片。

趁着众人搬运器物的间隙,张梁寻到后山流民安置点的首领黄龙。

这些拖家带口的流民,在太乙教员的引导下,己与山上的太平教众融洽相处。

白日里,青壮劳力或开荒垦殖,或在工坊出力;入夜,则由教员宣讲教义,凝聚人心。

适龄孩童则集中在教员处启蒙开智,学习文字——他们同时学习繁、简两种字体。

张梁深知,繁体承载古韵,乃文化之根;而推行简体,则可以让万千黎庶更快掌握知识、摆脱蒙昧。

“公子!”黄龙远远望见张梁,忙趋步上前,长揖行礼。

“黄龙头领,”张梁含笑扶起,“山上这些时日,可还安顿得惯?”

“公子活命再造之恩,黄龙与乡亲们粉身难报!”黄龙道,“如今老弱得养,稚子蒙学,家家有田可种,人人有工可做,日日能得饱腹……这般光景,从前梦里都不敢想!”

张梁拍了拍他的肩膀:“此乃应有之义。放心,好日子还在后头。”

他话锋一转,指向西面那片砍伐殆尽的坡地,“今日寻你,正为一件关乎长远生计的活计。”

“山林乃我等屏障,不可滥伐。前番为造纸、建房,砍伐过甚,若遇暴雨,恐致泥沙俱下,山体滑坡,危及山上工坊与山下村寨。”

黄龙神色一凛:“公子思虑深远!我等居于山上,确实不可不防!”

“正是此理。”张梁颔首,“你即日挑选五十名踏实肯干的壮丁,组成‘保土营’。”

“其首要之务,便是在砍伐过的坡地、沟壑边缘,广植松、柏、杉等易活速生之树苗,固土保水,涵养山林。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

“喏!”黄龙肃然应命,“公子放心,明日我便亲自带人上山栽树!”

“其二,”张梁目光炯炯,带着振奋之色,“关乎口粮根本!今岁山上新垦之地,以及村中预留的良田,皆不得再种粟麦!”

他顿了顿,看着黄龙疑惑的眼神,解释道,“我自海外奇人处,得了几样神异粮种——名为红薯、土豆、玉米!”

“此三物,”张梁语气充满信心,“一则不挑地力!薄地、沙砾之处皆可生长,正合我曲阳山地众多之实情!”

“二则产量颇丰!水肥得当,亩产远超粟麦数倍!三则,耐旱抗逆!更能抵御寻常灾害!尤其是红薯,不光地下块茎可作主粮,藤蔓茎叶可饲牲畜。”

黄龙听得目瞪口呆,呼吸都急促起来:“公子!此言当真?世上竟有如此神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