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红楼梦醒之香溢江湖 > 第1章 黛玉(第1页)

第1章 黛玉(第1页)

那日黛玉一口气没上来,只因一口血卡在喉部,昏死过去,因前面正赶着给宝玉和宝钗举办婚礼,草草便将她埋了。

那日李时珍正在山间采药归来,把牛车拴在一棵松村上,自己就一块卧牛石支了个帐篷,躺在里边休息,这是他采药的一个习惯,把牛车寄存在店家,自己上山采药,晚上赶路,累了就合衣而卧,这日正半梦半醒之间,听得有几人小声说话,有挖坑扔土之声,像是匆匆埋了什么又匆匆而去。黎明时分,又听得地下有咚咚咚敲打之声,把他惊醒了,李时珍便顺着那声音而去,见是一座新坟,以他多年的行医经验判断,这地下必有一命不当绝之人,于是用方便铲就创开了,打开那口薄棺一看,分明是一妙龄女子,只是嘴角挂血,气若游丝,先生便背起那女子,放到自己采药的牛车上,把她拉走了。

林黛玉遇到了李时珍,这是连贾宝玉也想不到的事情,可是她偏遇到了,而且是李时珍。

救下那女子,李先生忙用新采的白芨榨了一碗汁液给她服下止血,随后又以黄芹为君,当归为臣,大枣干姜为佐,桑枝为使,气血双补,慢慢将她缓养过来。

那女子苏醒后,泣而跪谢,李时珍夫妇,赶紧搀扶起来,问明缘由。黛玉也不想再回贾府了,想到自己的父亲林如海也去世了,宝玉也娶了宝钗,自己算什么呢?无以为家。闻得救自己命的是大名鼎鼎的李时珍,干脆拜他夫妇为父母吧,愿终身侍奉两位老人,于是林黛玉就拜在李时珍门下开始了学医生涯。

林黛玉被李时珍救回其家中,得以摆脱香消玉殒之劫。李时珍之妻,亦是温婉贤淑、通晓药理的女子,见黛玉弱质伶仃,身世堪怜,又感其诚心,便与李时珍商议,欣然认下这个女儿。自此,黛玉便唤李时珍夫妇为父母,随其居于蕲春一带的乡野宅院中。

那口呕出的鲜血,仿佛将她前半生的郁结与痴怨也一并带走了许多。躺在病榻上初醒时,万念俱灰,只觉得天地茫茫,再无立足之处。然而,李时珍夫妇不问过往、不计回报的慈悲,如同温润的药汁,一点点浸润了她枯槁的心田。她想起自己决意拜师时的话:“父母大人在上,女儿黛玉此命既为草木所救,愿此生亦寄于草木,习岐黄之术,以报再生之恩,亦求心安立命之所。”

李时珍见她心意己决,且聪慧异常,便也倾囊相授。他行医著书,本就需要帮手,如今得此佳徒,亦是欣慰。他并不先教深奥医理,而是带着黛玉辨识百草。

“玉儿,你来看,”李时珍拈起一株白芨,其茎块如玉,“此物其性收敛,最能止血生肌,你当日便是赖它之力。天地生万物,必有所用,即便是不起眼的杂草,或许也藏着救命的良能。”

黛玉天性灵慧,于诗词中便常借物咏怀,对草木本有超乎常人的敏感。如今,这份灵性被引导至一个全然不同的领域。她不再将花草视为伤春悲秋的象征,而是作为有生命、有品性、能疗愈伤痛的灵物。她发现,金银花忍冬耐寒,清热解毒,犹如君子之谊;茯苓淡渗利湿,宁心安神,恰似长者之风;那曾经在潇湘馆外让她垂泪的桃花,其瓣竟能利水活血……她沉浸在这片全新的、充满生机的知识海洋中,日间随父采药、问诊,夜间翻阅《本草纲目》手稿,辨识药性,记录心得。

她的手不再只握笔题诗,也学会了捣药、煎汤、捻针;她的心不再只萦绕于大观园内的悲欢,更牵挂着前来求诊的乡民病痛。那萦绕胸口的滞涩之气,在药香与劳作的浸润下,竟渐渐消散。虽则身子仍比常人柔弱,但那股萦绕不去的死寂之气己去,眉宇间多了几分沉静与专注。偶尔,在夜深人静时,想起宝玉,心口仍会一阵刺痛,但那痛楚之外,更添了一份恍如隔世的迷茫与释然。她如今是李时珍的女儿,一个正在学习济世活人之术的医者,那个为还泪而生的绛珠仙子,似乎己留在了那座新坟之中。

这一日,李时珍将一包药材递给她,道:“玉儿,你近来进益甚快。这几味药,你且说说其性味归经,君臣佐使该如何配伍,可治何种症候?

黛玉接过,仔细辨认,从容道来,条理清晰,见解精到。李时珍捻须微笑,眼中满是赞赏。他知道,这个女儿,己在这百草世界中,重新扎下了生命的根。

湖水微波荡漾,小雨淅沥沥的下着,岸边系着的渔船轻轻随风起伏摇摆,碎石块铺就的小路上稀稀疏疏一丛丛的小草,还有紫丁香、野百合,牵牛花,顺着小路上去,走不了很远便是一处村落,东壁堂便开在此处。

雨洒黄昏,街上三三两两打着竹油伞的人急着脚步交错而过,黛玉一身青粗布打扮,少了几分胭脂气,但掩饰不住清秀聪慧的气质,天色渐暗,她点起豆油灯,抄完师父最后一张药方,去厨房帮师母准备晚饭,师母团着窝头放在笼屉上,黛玉,忙向灶下添些柴,拉起了风箱。

山间采药和农村的生活,让正值青春的黛玉看上去更健硕一些,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感觉没有了,原来竹削般的肩头圆满起来,脸上也胖了一些,原来的瓜子脸变得有点像银盆大脸了,凤目之中虽似有泪光闪烁,但眼神柔和而坚定,整个人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黛玉,吃完饭,把戚继光将军采购的药材准备出来,等雨停了装车",师父吩咐道,"好的,师父,三七称准备二百斤,当归二百斤,乳香九十斤,墨药一百二十斤,龙骨三百斤"。

"还有红花十斤,黑狗皮二十张"。

"谨遵师命",黛玉收拾碗筷洗碗去了。

李时珍和妻子说,玉儿也不小了,该给她找户人家,虽然她身世坎坷,命运多舛,但,现在看来身体问题不大了,找个厚道人家嫁了,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孩子聪慧,也别委屈了她,你看周边的后生有没有合适的?给孩子上着点心,妻子答道,知道了,李太医。

这一日,街头小孩们正围着一个讨饭的乞丐看热闹,只见那人身材高大,但瘦骨嶙峋,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李时珍听闻,忙命几位伙计抬进诊室,为那人把脉,让夫人熬些米粥为他进食,那人渐渐缓过神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仙道邪君
昨夜南风仙道邪君
...
讨逆
迪巴拉爵士讨逆
...
不计其庶
潇湘碧影不计其庶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