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重生1990乘风破浪 > 第44章 首战遇挫道阻且长(第1页)

第44章 首战遇挫道阻且长(第1页)

陈鑫姐夫那句“有意想不到的变数”像一根刺,扎在林烨心里。他在广州多待了两天,希望能等到更确切的消息,但最终什么也没等到。

“林老弟,我看这事急不得。”陈鑫送林烨到火车站时劝道,“等我姐夫从上海回来,问清楚情况再说吧。”

林烨勉强笑了笑:“谢谢陈哥,店里还有事,我得先回去了。有消息一定及时告诉我。”

话虽如此,但林烨心里清楚,时间不等人。在火车上,他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做出决定:不能干等消息,必须主动出击。既然上海的认购证还存在变数,不如先在深圳试试水,积累些实战经验。

这个念头一旦生根,就迅速发芽壮大。林烨在火车中途下车,买了张前往深圳的车票。

1992年的深圳,己经初具现代化都市的雏形。高楼拔地而起,街道车水马龙,与内地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但最让林烨震撼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证券营业部门前那一片黑压压的人群。

“我的天。。。”林烨站在深圳特区证券营业部门前,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那里,有的拿着小板凳坐着,有的铺张报纸就地而卧,更多的人则是站着,伸长脖子望向营业部大门,眼神中混合着渴望、焦灼和疯狂。

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烟味和各种方言的叫嚷声,形成一种奇特的、躁动不安的氛围。

“新开户往哪走?”林烨拉住一个匆匆走过的年轻人问。

年轻人不耐烦地指了个方向:“那边排队!妈的,排了三天了还没开上户!”

林烨顺着方向看去,一条长龙从营业部门口蜿蜒而出,至少排了二百多人。他深吸一口气,认命地站到了队尾。

排队的过程枯燥而漫长。林烨借此机会与前后的人搭话,想多了解些信息。

前边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自称是中学老师:“我请了一周假来的!深圳发展银行股票从一块涨到十几块了!再不上车就晚了!”

后边是个穿着花衬衫的年轻人,嘴里叼着烟,一副老江湖模样:“兄弟第一次来吧?告诉你,这里遍地黄金,就看你敢不敢捡!”

林烨谨慎地问:“听说上海要发认购证了,各位有了解的吗?”

花衬衫青年嗤笑一声:“3000一套?骗傻子的吧!有那钱不如多买点深发展!”

中学老师推推眼镜:“我看未必。上海这次改革力度很大,说不定真有机会。”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但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林烨默默听着,心中那种不安感越发强烈——这些人对认购证的看法分歧很大,说明信息极度不透明。

排了整整六个小时队,终于轮到林烨开户。他递上身份证和200元开户费,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扔给他一张表格:“填好,下一个!”

办好账户,林烨站在营业部门口,看着电子显示屏上红绿交替的数字,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激动。这就是中国股市的萌芽期,一个充满机会与风险的野蛮生长时代。

第二天,林烨带着好不容易凑来的五千元钱,再次来到营业部,准备小试牛刀。

交易大厅里人声鼎沸,股民们围着几台简陋的交易终端,争先恐后地下单。股价每变动一次,就引发一阵欢呼或哀叹。

林烨仔细观察了一会儿,选定了一只价格较低的股票——深宝安。他记得这只股票在前世也有不错的表现。

“买500股深宝安。”林烨挤到交易柜台前,递上填好的买单和现金。

工作人员懒洋洋地接过单子,看了一眼:“保证金不够,最多买300股。”

林烨一愣:“保证金?”

旁边一个老股民好心解释:“新股民吧?这里要交30%保证金才能买卖!”

林烨这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交易规则的变化。90年代初的股市规则与后世大不相同,他以为的“常识”在这里并不适用。

无奈之下,他只好修改了买单,买了300股深宝安,每股5。2元。

接下来的半天,林烨紧盯着股价变动。深宝安先是涨到5。3元,让他小赚30元,但随后又跌到5。1元,反而亏了30元。他的心随着数字起起伏伏,第一次体验到炒股的刺激感。

下午收盘前,深宝安突然拉升到5。5元。林烨心中一喜,计算着己经赚了9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大半个月工资了。

“卖出吗?”他犹豫着。贪念与谨慎在内心交战。

最终,他决定再等等看。就是这个决定,让他付出了代价。

收盘前最后十分钟,深宝安股价突然跳水,首接跌到4。9元!林烨目瞪口呆,来不及反应,收盘铃声响了。

第一天炒股,他就亏损90元!这对本金只有五千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当晚,林烨住在简陋的招待所里,辗转难眠。他原以为凭借重生者的先知,能在股市中轻松获利,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不能慌,这只是小挫折。”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复盘当天的操作,“问题出在哪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