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却不肯走,压低声音:“小施主,我这里有内部消息,要不要听?”
赵小军来了兴趣:“什么消息?”
和尚神秘地说:“听说认购证要涨价了!现在买是三千,过几天可能涨到五千!”
林烨心中冷笑:这骗子连基本情报都没掌握清楚,认购证明明是九百一套。他拉起赵小军:“我们去买点吃的。”
离开队伍,赵小军不解:“烨哥,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
“绝对是假的。”林烨肯定地说,“公告都贴出来了,价格不可能临时变更。这种人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骗钱。”
在附近的小吃店,他们遇到了更专业的“信息贩子”。这是个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自称是某证券公司职员。
“两位也是来买认购证的?”年轻人主动搭讪,“我这里有各网点的预估中签率分析,要不要看看?”
他递上一份打印的材料,上面详细分析了上海各认购证销售点的情况,包括预估发行量、排队人数、预测中签率等,看起来相当专业。
“这份资料多少钱?”林烨问。
“不要钱,交个朋友。”年轻人笑道,“如果你们需要更多内部消息,可以加入我们的信息共享群,每月会费一百元。”
林烨翻看着资料,确实有些价值。但他怀疑这些数据的真实性:“这些预估准确吗?”
“七八成把握吧。”年轻人自信地说,“我们在每个网点都安排了人统计排队情况。”
最终,林烨花二十元买了这份资料,但没有加入所谓的“信息共享群”。
回到排队位置时,他们发现前面多了几个新面孔。这是一家子人——老夫妇、儿子儿媳和小孙子,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像是要常住的样子。
“同志,你们排了多久了?”老太太友善地问。
“昨天刚来。”林烨回答,“你们呢?”
“我们是安徽来的,坐了十个小时火车。”老太太说,“我儿子说这东西能赚钱,我们就把积蓄都带来了。”
儿子插话:“妈,别跟外人说这么多!”
林烨注意到,这一家人虽然朴实,但眼神中透着孤注一掷的决绝。他仿佛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缩影——无数普通百姓怀着改变命运的梦想,涌入这场资本狂欢。
傍晚时分,队伍中传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前面有几个位置被一伙人控制了,他们轮流值守,实际排队的可能不是同一个人。
“这不是违规吗?”赵小军愤愤不平。
林烨却想到了更深层的问题:“如果真有人能控制排队位置,说明监管存在漏洞。这对我们既是威胁,也可能是机会。”
深夜,气温骤降。排队的人们点燃篝火取暖,形成一个个小圈子。林烨和赵小军也凑近一堆篝火,与几个同病相怜的排队者分享热水和干粮。
“你们从哪里来?”一个戴眼镜的大学生问。
“江北。”林烨简短回答,反问道,“你是学生吧?怎么也对认购证感兴趣?”
大学生推推眼镜:“我是学金融的,这是很好的实践机会。但我只买一套,主要是为了研究。”
另一个中年男子苦笑:“我可是把全部家当都押上了。厂里效益不好,只能赌一把。”
篝火映照着一张张疲惫而渴望的脸庞,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梦想和苦衷。林烨忽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投资,更是一场社会百态的缩影。
凌晨两点,大部分人都蜷缩着打盹。林烨让赵小军先睡,自己值守。他靠墙坐着,警惕地观察着西周。
突然,他注意到几个黑影在不远处窃窃私语,不时指向他们的方向。凭借微弱的火光,林烨认出其中一人是白天试图卖给他们位置的黄牛。
“不好。”林烨心中一紧,轻轻推醒赵小军,“醒醒,可能有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