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采购总监的电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烨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对方提出可以采购东风服装厂的产品,条件是将出厂价压到不可思议的低位。
“林生,我们嘅销量你唔使担心,但系价格一定要有竞争力。”电话那头的粤语口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
林烨没有立即拒绝,而是要求对方提供详细的采购计划。挂掉电话后,他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分析这份“橄榄枝”。
“这是分化瓦解之计。”赵小军一针见血,“他们想用采购订单离间我们和商业联盟的关系。”
张大壮挠头:“可是有了这个大订单,东风厂不就能活下来了吗?”
“然后呢?”林烨反问,“其他商户会怎么看我们?与狼共舞?而且这个价格,工厂根本无利可图,完全是被当成了廉价代工厂。”
经过激烈讨论,团队达成共识:拒绝家乐福的提议,但以此为筹码,加速推动商业联盟的整合。
第二天,林烨以“应对外资挑战”为由,召集商业联盟紧急会议。出乎意料,到场商户比预想的要多,连之前动摇的老王也来了。
“各位,家乐福己经找过我了。”林烨开门见山,引起一片哗然。他详细说明了对方的条件和自己的决定,“我拒绝了,因为我们本地企业要团结,不能被人各个击破。”
这番话赢得了不少赞许的目光。粮油店老板第一个表态:“林总仗义!你说怎么办,我们听你的!”
林烨顺势提出“本土商业联盟”的构想:统一采购降低成本,差异化经营避免内耗,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说得好听,怎么做?”老王依然怀疑。
林烨展示了一份精心准备的方案:联盟成员可以共同投资建立配送中心,降低物流成本;统一设计门店形象,提升整体品牌感;定期举办联合促销活动,形成规模效应。
“最重要的是,”林烨加重语气,“我们要发挥外资企业没有的优势——了解本地消费者,服务更灵活,产品更接地气。”
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最终,超过三分之二的商户同意加入联盟,并推举林烨为理事长。老王等几个犹豫的商户也表示会认真考虑。
联盟成立的喜悦还没散去,林烨就投入到更艰巨的任务中——完善东风厂的改制方案。
他带着团队住进了厂区,白天与工人座谈,晚上分析资料。深入了解后,他发现这个老厂的价值远超想象:不仅拥有二十亩闲置土地,更宝贵的是那些老师傅的手艺和一支成熟的技术队伍。
“李师傅,如果让您带队开发新产品,需要什么条件?”林烨问一位有三十年工龄的老裁缝。
老裁缝眼睛一亮:“给我们看最新的样品,再配两台进口锁边机,我保证能做出一模一样的!”
在厂档案室,林烨还有意外发现:东风厂在八十年代初曾为军方生产过制服,产品质量标准远高于普通民用服装。这个资质在民营企业中极为罕见。
一个完整的方案在林烨脑中逐渐清晰:利用军工资质开拓工装市场;发挥老师傅优势开发高端定制;改造部分车间为设计研发中心;最重要的是,将闲置土地开发为服装产业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接手一个工厂,而是打造一个产业生态。”林烨在团队会议上兴奋地说。
然而,资金问题始终是最大障碍。初步估算,这个计划需要投入至少五百万,而他们能筹集的资金不到一百万。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陈远航不请自来。他仔细听取了林烨的方案,眼中闪过惊讶和欣赏。
“思路很好,但太理想化了。”陈远航首言不讳,“这么大的投入,回收周期太长,风险太高。”
林烨没有争辩,而是反问:“陈总觉得应该怎么做?”
“砍掉产业园区部分,专注服装生产。我可以投资一百万,占股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