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有温度的购物体验。”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说,“在家乐福,永远感受不到这种氛围。”
家乐福的台湾店长坐不住了。他派人来探店,试图模仿这种本土化策略,却总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他们推出的“本地特产”,连包装上的方言都写错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林烨在分析对手失误时说,“他们永远理解不了,为什么王奶奶非要那条活鲤鱼,而不是冰鲜的;为什么李大爷只认老张家酿的醋,而不是名牌产品。”
一个月后,数据说明了一切:风尚旗下门店的客流量恢复到之前的八成,客单价反而提升了三成。更可喜的是,“城韵”系列接到了一笔外贸大单,要求每月稳定供货。
“我们活下来了。”月度总结会上,赵小军激动地宣布。
但林烨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家乐福这样的国际巨头,绝不会轻易认输。
果然,一周后的早晨,一辆省城牌照的黑色轿车停在风尚总部门口。车上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自称是家乐福中国区的运营总监。
“林总,久仰。”对方递上名片,开门见山,“我们很欣赏贵公司的本土化策略。有没有兴趣合作?”
“怎么合作?”
“家乐福可以投资风尚,帮助你们做大做强。条件嘛。。。”总监微微一笑,“我们要控股。”
林烨看着对方,忽然明白了什么。他想起会计的背叛,想起宏图集团的小刘总,想起这一连串的巧合。
“容我考虑。”他送走客人,立即召集核心团队。
“这是个陷阱。”赵小军第一个表态,“想吞并我们!”
张大壮也点头:“黄鼠狼给鸡拜年。”
林烨却陷入沉思。与巨头合作,或许是快速发展的捷径。但代价,可能是失去自主权。
当晚,他接到陈远航的电话:“家乐福的人也来找过我了,开价很高。听说他们在全省范围内寻找收购目标。”
“你怎么看?”
“资本的游戏。他们要么收购你,要么打败你,没有第三条路。”
夜深人静,林烨独自在办公室权衡利弊。桌上摆着两份方案:一份是拒绝合作,继续独立发展;另一份是接受投资,但要保住控股权。
就在他举棋不定时,邮箱提示音响起。一封匿名邮件,标题是:“小心糖衣炮弹”。
邮件内容很简单:家乐福正在秘密接触商业联盟的其他成员,开出的条件比给风尚的更优厚。如果他们成功分化联盟,风尚将孤立无援。
林烨立即打电话核实。果然,己经有三家核心成员收到家乐福的私下邀约。
双重夹击。前有收购利诱,后有分化危机。
他走到窗前,看着街对面家乐福依然明亮的招牌。这场商战,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而那个始终隐藏在暗处的对手,似乎总能提前一步。
手机震动,又是一个陌生号码。林烨犹豫片刻,接了起来。
“林总,别来无恙。”电话那头的声音经过处理,电子感十足,“会计那件事,只是个开始。”
“你是谁?”
“一个看戏的人。给你个提示:看看家乐福总监的履历,特别是他加入家乐福前的经历。”
电话挂断。林烨立即上网搜索,当看到那个总监的履历时,他倒吸一口凉气——此人曾在宏图集团任职八年,是己故老董事长的得意门生。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串联起来。
林烨缓缓坐回椅子,冷汗浸湿了后背。原来他从始至终,都在与同一个对手较量。而这场商战的规模,远超出他的想象。
窗外,夜色深沉。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