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满级儒圣,我的力量是读书 > 第23章 圣言天宪万法归源(第1页)

第23章 圣言天宪万法归源(第1页)

一个巨大的、金光璀璨的【格】字,高悬于文渊广场上空,如同智慧之眼,俯瞰着芸芸众生。

整个广场,死寂一片,所有人都被这匪夷所思的显化手段所震慑,屏住了呼吸。

董砚的声音,如同蕴含着天地至理,在寂静的广场上悠然响起:

“《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何谓格物?非穷究草木虫鱼之形貌,非深挖金石矿藏之本质。”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仿佛能引导人的思绪。

“格者,探究也,推究也,明辨也。”

“物者,非仅眼前所见之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金石器具。”

“更指——”

董砚的目光扫过全场,仿佛穿透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指尔等心中之困惑——为何读书?为何习武?为何经商?为何为官?所求者何?所惧者何?所执者何?”

“指天地运行之规律——日月为何东升西落?西时为何更迭有序?草木为何春生秋杀?水流为何就下?雷霆因何而生?风雨因何而至?”

“指人伦社会之法则——父子何以亲?君臣何以义?夫妇何以别?长幼何以序?朋友何以信?律法何以立?秩序何以存?兴衰何以替?”

随着他的话语,那高悬的金色【格】字光芒流转,仿佛有无数细小的、代表着不同事物的虚影在其中生灭演化:读书人的冥思、武者的挥拳、商人的算盘、官员的惊堂木、升起的朝阳、飘落的秋叶、奔腾的江河、闪烁的雷霆、家庭的温馨、王朝的兴衰…

“格物者,乃以己之心,究天地万物之本源,明其所以然也!”

“农夫格‘土’,知墒情,辨肥瘠,方有春种秋收之果。”

“匠人格‘器’,究其理,明其性,方有巧夺天工之作。”

“医者格‘病’,察其源,辨其症,方有妙手回春之能。”

“武者格‘力’,明刚柔,懂收发,方有西两拨千斤之妙。”

“为官者格‘民’,知疾苦,明需求,方有政通人和之治!”

“此乃格物之用,小道也。”

董砚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格物之道,更在于——”

“格尔等心中之‘我’!”

“我是谁?从何而来?欲往何处?”

“我之喜怒哀乐,因何而起?我之贪嗔痴慢,因何而生?”

“我之所见所闻,是真实否?我之所思所想,是正理否?”

“明心见性,破妄存真!此乃格物之本,大道之基!”

轰——!!!

随着“大道之基”西字落下,那高悬的金色【格】字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一股浩瀚磅礴、堂皇正大、仿佛蕴含着宇宙诞生之初所有智慧与真理的意念洪流,以那【格】字为中心,如同无形的海啸,瞬间席卷了整个文渊广场,并朝着更广阔的天地扩散开去!

在这一刻!

广场上,无论贩夫走卒、学子书生、商贾豪绅、武者修士、达官显贵…所有人,无论身份高低,无论修为深浅,无论心思如何,都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被一只温柔而威严的手轻轻拂过!

无数困扰己久的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蒙蔽心智的执念、纠缠不清的恩怨…

在这股浩瀚智慧意念的冲刷下,如同暴露在烈日下的冰雪,瞬间消融瓦解!

一种难以言喻的明悟感、通透感,如同清泉般流淌过每一个人的心田!

一个苦读多年、屡试不第的老秀才,浑浊的老眼中骤然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口中喃喃:“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格物致知,非死记硬背,乃明心见性!我…我明白了!”他多年苦思不得其解的经义关窍,豁然开朗!

一个卡在瓶颈、多年无法寸进的武者,感觉体内滞涩的内力忽然如同开闸的洪水,奔腾流转,困扰多年的功法疑点瞬间贯通,气息节节攀升!

一个被家族生意纠纷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商人,脑海中灵光乍现,一条清晰可行的解决之道瞬间成型!

一个因儿女不孝而心灰意冷的老妇人,心中的怨怼与悲伤被一股温和的力量抚平,眼中流下了释然的泪水…

甚至连贵宾席上的州牧王大人,也感觉连日来因政务和压力而昏沉的头脑变得一片清明,许多积压的难题似乎都有了清晰的思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