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那以后我们有什么事就找周局长解决。”
“先让北华批块地吧,我们正好扩建一下。”
“老陈啊,咱是亚洲最大的厂,你还要扩啊。”
“哎,老袁,你目光短浅了不是,咱不得本着世界最大去吗?”
“对对对,是我没远见了,那就辛苦我们周大局长帮帮忙。”
“你们快饶了我吧。”
“哈哈哈”
几天之后
电子管厂给这位功勋厂长举办了盛大的欢送仪式,送别他的离开。
厂里的其他员工心里是不舍得周龙啸的。这样有能力,有远见,体恤下属毫不为己的厂长人们当然都愿意追随。
我们不妨看看周龙啸这几年对电子管厂发展和职工福利方面都做了哪些事情。
首先就是在电子管厂的内部成立专门的设备设计制造所,这个部门是专门用来研发新设备和新产品的。
我们如果今天考察一些大企业的内部结构,会发现有些企业内部往往有自己的研发部门,来开发新产品,以此保证自己的竞争力。
但是在周龙啸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很少有人具有这种眼光,周龙啸的行为算是中国工业企业内设研发机构的开端。
“创新力就是企业的生命力”是周龙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电子管厂在成立后的十几年一直保持强劲的创新能力,周龙啸无疑是功不可没。
周龙啸还特别关心职工的文体生活,电子管厂当时的文体场所除了篮球场、足球场、健身房以外,还有排球场、羽毛球场、滑冰场甚至有电影院。这些全部都是周龙啸动用厂长基金修建的。而为了丰富职工们的生活,厂中还会定期举办舞会,为单身员工创造机会。
而各种运动队更是五花八门,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台球队,田径队,自行车队,象棋队,摔跤队,体操队,摩托车队
对于周龙啸大搞文体活动,下面的人其实是有些意见的,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
“咱厂产在线的员工,往那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没有一个好身体,没有一个好心情,怎么为国家做贡献。”周龙啸如此回应道。
至于周龙啸大搞文体活动有没有影响到电子管厂的生产这里也就不用多做解释了。
周龙啸离开了,厂长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选,由党委书记陈杰暂时兼任。
电子管厂及全体员工此后的20年对共和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真的好象是在燃烧自己一般兢兢业业地坚守岗位,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即便是在困难时期和动荡的年代。
当时中央为了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子工业,不断对电子管厂下达援助任务。
电子管厂当时很多的强势产品都被划拨给了其他厂生产,甚至有时候刚开发出一个新产品便被上级单位划拨出去,交给其他厂生产。
而电子管厂对这些新厂的支持不仅仅只是支持设备,支持技术那么简单。
往往是从厂房建设到生产设备再到技术员工一整条一整条生产线的成套支持出去。
光支持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还不够,连生活用品也全部搬过去,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全部都送过去,保障新厂尽快开工投产。
在技术人员的支持方面电子管厂更是毫无吝啬,甚至连副厂长都可以支持出去。袁富民副厂长就是1967年的时候支持新厂带领队伍去了贵州。
20年的时间里,电子管厂支持部属厂至少18个,地方厂至少13个,输送干部达两千多人。全国到处的电子行业都能见到“774厂”人的身影。在她总共开发出的500多个产品中,有230个被支持给了其他厂。
发挥“母厂”作用这个在开工典礼上交给她的任务,774已经圆满完成。
所以红旗电子管厂的衰落其实也就不难预测了,改革开放以后她几乎是被“榨干”了。
然而,电子管厂的做法其实无可厚非,她本就是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诞生的。
电子管厂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亚洲第一大厂,背后是不知道多少家单位和多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时为了支持电子管厂,很多“老大哥厂”近乎是在掏空自己支持她,一整队一整队的技术骨干向电子管厂输送,才有了她的辉煌。而电子管厂也没有姑负党中央和人民的期待。
她已经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然而她的使命并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