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78章 辽东湾撒网招匠人 论观点小哥针时弊(第4页)

第78章 辽东湾撒网招匠人 论观点小哥针时弊(第4页)

二人正分析不明白原由,见到程风拿着本子进来,沈有容笑道:“咱们二人可能是当局者迷,正好你那小徒弟来了,他是局外人,也许他那神秘得不行的启蒙先生也和他说过这事的原由,要不听听他是怎么理解的,也许咱们能从他嘴里听出些门道来。”

袁可立觉得有理,虚谷这小子的启蒙先生非一般人,也许能从他启蒙先生的嘴里听到一些不一样的说法。

大少蹦蹦跳跳的来到两老头面前行礼:“沈爷爷好,老师好。”然后把手里的毛笔字递给袁可立:“老师,这是学生这段时间写的字,请老师查阅。”

袁可立接过作业本放在桌上,与沈有容对视一眼,然后哈哈一笑:“小虚谷啊,你总是外出,学业定然拉下不少,老师今天要考校下你的学问。”

一听老师要考校学问,程风心里就发虚,只要一考西书五经的内容,自己准挨揍,今晚估摸着自己的小胖手又要倒霉了。

心里老大不愿意,虚的不行,嘴里还不得不接受,只能恭敬的行礼:“请老师出题。”

袁可立捋着胡须:“老师今日不考校你圣人经典,只考校你些时政。”

大少听老师说不考自己圣人经典,只考一些时政,身上顿感一松。

只要不考圣人经典就好,至于时政麻随便考,只要是不需要标准答案的就不怕。

随便什么内容的时政,都可以信口胡诌,天南地北的一通瞎侃,总能说出一些子丑寅卯来。

看见程风突然放松下来的神情,袁可立就知道,只要不考这小子西书五经的内容,这小子就是一副天知地知无所不知的架势。

袁可立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这高产的作物,咱大明很早就有,各地富户都有的种。

特别是这玉粟黍和红薯,成化爷的时候皇宫里就有种,成化爷还推广过,可没有推广开,只在大家富户里有少许种植,普通百姓并不愿种。

万历爷时,朝廷有大力推广过一次,结果下面上报百姓不愿种植,推广再次失败。

据老师所知,徐大人未入朝前就在尽力的推广这玉粟黍和红薯的种植,经历了数十年,始终推广不开,这是为何?”

程风安静的站在那里听老师把话说完,这才抬头看着袁可立,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光,笑嘻嘻的说:“这原由先生还真给学生说过。这事有真话和假话两说,假话好听但都是骗人的,真话不好听,却是最真实的。不知老师想听真话还是听假话?”

袁可立嘿嘿一笑:“你小子还拿桥上了,真话假话老师都想听,你全都说一遍。”

沈有容也笑呵呵的:“老夫也想听听这真假话。”

程风也笑嘻嘻的开始谈条件:“假话可以随便说,如果说真话,学生有个要求,老师你听了之后,不管学生说的内容如何,老师都不能揍我。”

袁可立点头:“老师保证,不管你说的多么大逆不道,老师都不揍你。”

程风呵呵一笑:“那我就先说假的吧,假话就是:万岁爷豪皇恩浩荡,百官尽心尽力,各地士绅苦心劝说,可那些刁民不知皇恩,不识好歹。

各地士绅苦口婆心劝说,可刁民们拒绝种植,士绅们无可奈何,只能自己积极响应皇恩,各地士绅均有种植,皆称皇恩浩荡。”

大少在这里绘声绘色的一说,袁可立好像品出些什么味来了。

沈有容摇头,看着程风笑笑:“那你说说真话是啥情况。”

程风看看袁可立脸色,很是正常,没啥变化,自然就放下心来,接着往下说:“至于真话嘛,那就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性上的原因,一是政策上的原因。

学生先说政策上的原因:粮食本是朝廷的命脉,可朝廷并不亲自经营粮食,天下的粮食收售都是由粮商来完成的。

粮税朝廷只收现银,可农民只收获粮食,哪有银钱交税?那现银从哪来?农民只能把粮卖给粮商变现。

粮商在这个时候借机压价,剥削农民暂且不说,咱只说那粮商收的粮食种类,他们只收稻谷小麦和小米。其他的农作物他们一概不收。

这就意味着人们就算是种了玉米,红薯,马铃薯,这些作物再高产他们也没办法换成银钱来交税。

交不上税,家里的顶梁柱就要去坐牢,结果就是家里有粮和没粮是一个结果,还是家破人亡。这是新作物失败于政策。”

说到这里,大少还是顿了顿,毕竟下面要说的就是地主士绅,而坐在自己面前这两位就是地主士绅中的一员,万一哪一句话没说好,说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痛点,弄不好自己就会被他们来个双打。

大少住了嘴,又后退了几步,扭头看看师娘房间,还好,门是开着的。

大少这才重新定定神,接着往下说:“第二种就是人性方面的了。

朝廷发现这作物高产,百姓种植就能吃饱饭,于是费了老大的力气,搞来了粮种交给官员。

可官员们自己又不下地干活,自然就把这些良种交给当地的士绅推广。

可朝廷就没有认真的想过,这些士绅得到这种高产的农作物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听到这里,袁可立沈有容对视一眼,说实话,虽然他们自己也是士绅,可他们从来没有站在士绅的角度去考虑过,推广高产良种时士绅们心里是什么样的想法。

说到这里,大少也停了一下:“再往下首接说,就没有首观的有意义了,我就表演给两位老师看看吧。

假如我是这里的士绅,这一片百姓都归我家管。沈爷爷刚刚给我弄了一笔银钱来,我正在想着用这笔银钱到哪儿去多买些地。

这个时候,文登县解大人派人给我送来了一批高产良种,告诉我这种良种产量很高,老百姓种这种良种,就不会再饿饭,就能吃得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美漫丧钟
混沌文工团美漫丧钟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