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马上安排通讯员去通知他们。”
程风挥挥手:“姐姐你先忙着,别的事咱们抽时间再谈。现在我先陪宋部长去看看他的机械。”
几人走出会议室,程风对几人道:“我回去拿些东西,你们在大门口等我。”
宋应星拱手:“公子自便就是,我等在外等待就是。”
回到宿舍,程风把绘制好很久的,四种不同时期的蒸汽机图纸和简化版的蒸汽轮机图纸装进背包里,这才朝大门走去。
离开学校,宋应星,袁丙辰陪着程风来到机械厂,两人带着程风来到冲压机外,看到正在那里试作业的蒸汽动力冲压机。
程风这是第一次看到那个方头方脑的原始版蒸汽机。小心的围着那蒸汽机看了一遍,大少得出结论,这就是一个大号的风箱,只不过把风改成了水蒸气而已。
而且还是一个单臂的,难怪都用上了高压力的锅炉,依然做不出大功率来。
不过这东西虽然简单,但对于不需要连续动作的压力机来说确实很好用的,一个简单的蒸汽动力,赶得上五六头牛的力量了,
宋应星等程风里里外外的看了好几遍走了出来,这才笑问:“怎么样,公子可看得懂其中的门道。”
程风无语,看着宋应星说道:“就这么简单的东西还需要去研究吗?看一眼就知道咋回事了。
宋部长你确定这东西是早就有,真不是你发明的?那你可知道发明这个东西的人是谁?”
“我骗你干啥?又没什么好处。这东西真不是我发明的,我也是在江浙一带的纺织作坊游历时见到的,具体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没人知道。”
程风笑笑:“到底是谁发明的?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有个现成的样板,这就足够了。
有了这个机器,那就是工业革命的基础,说明咱们不需要去做从0~1的突破,而是需要去做从一到无限的改良。
正好,我这里有现成的图纸,就是在你这个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良的过程和成果。
宋部长你好好研究研究,先把你这个蒸汽机算做是蒸汽机10版本,我这里还有比你的10版本稍微好一点的改良20版,还有在20版的基础上改进的30版,然后就是在30版的基础上进行再优化的40版本。
你可以根据我提供的图纸,从20版开始做,一步步的了解蒸汽机的动力是如何在不断的改进中逐步增强起来的。
等你把20版,30版都做一遍后,就可以做40版本的实用型蒸汽机,只要你能做出40版本的蒸汽机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蒸汽机为动力,制造出新的交通工具<蒸汽机车>。
有了蒸汽机车,我们的整个世界格局都会为之改变,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神奇的发现,咱们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变短了。
另外,除了这种活塞式蒸汽机外,还有一种工作效率更好的蒸汽机,叫蒸汽轮机。
汽轮机比这活塞式的工作效率更好,你也可以看一看,照着图纸,缩小比例先做个模型出来看一看效果,如果能把这蒸汽轮机也搞出来,那咱们的船就真的可以横行四海了。
除了蒸汽机外,那锅炉的研究也不能停,现在的锅炉压力才达到十五斤,压力还是太小,如果能让现在的锅炉压力翻一倍,达到三十斤的压力,应该才算勉强达标。
这蒸汽机的最核心技术说来说去还是锅炉,没有一座能提供超高压的锅炉做动力支撑,这蒸汽机技术再好都没用。
不管今后的技术如何发展,哪怕蒸汽机最终会被淘汰,但锅炉也不会。”
宋应星接过程风手里的图纸,在桌面上铺开,一份一份仔细的查看,越看越是心惊。
这三份图纸的设计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上面增加了好多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
从这三份图纸的难易程度来看,那就是一个蒸汽机从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又拿起另外一份汽轮机的图纸查看,这蒸汽轮机与那活塞式蒸汽机,完全就是不同的两种概念,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可思议的宋应星,抬头看看这个半大小男孩,觉得他就不是个凡人,他应该就是神话中的人物,要不是自己肉眼凡胎,估计能看到他的脑袋上闪耀的神光。
宋应星哪里知道,他眼睛里如神话人物般的人家,并不是个发明家,他只是一个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和践行者。
看过了图纸,里面有好多东西看不明白,被新知识雷得外焦里嫩的宋应星只能放下面子,拿起图纸旁边的设计说明书,一条一条的往下看。
虽说他看不上这大白话写的说明书,一点文采都没有,但是他所不理解的东西,却很容易在这些大白话的说明条款中,读出其中的原理来。
他突然发现,这种技术类说明的文字介绍,好像大白话写出来是比文言文的好理解。
这样的大白话说明书,别说是读书人,就算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听别人读,也能理解到条款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