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黛玉自幼养在深闺,性格腼腆。以往外出都是从垂花门上轿,从不让外人看到。如今几人走在巷子里,周围人来人往,不免有些羞手羞脚。
&esp;&esp;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凄厉的女声:谁敢抢我的孩子,我跟你们拼了。
&esp;&esp;那声音撕心裂肺,充满了绝望。黛玉不由停下脚步,回过头去看。
&esp;&esp;黛玉见一个妇人,表情狰狞,好似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恶鬼。她手持一把菜刀,不停地朝着身边的两名大汉挥舞。
&esp;&esp;看她的神色就知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两名男子被她吓得不敢靠近。
&esp;&esp;过了一会,其中一名男子看了同伴一眼,咬牙切齿道:下次再来。
&esp;&esp;横的怕不要命的,妇人真跟他们拼命,二人也怂了。妇人见二人离去,扔下手中的菜刀,搂着一个小女孩放声大哭。
&esp;&esp;她的哭声凄凉而又悲惨,听得黛玉心头酸楚,仿佛有人在用石杵捣她的心。黛玉不由想起当年母亲过世前,亦是这般抱着自己大哭,眼中满是不舍以及伤心。
&esp;&esp;可见天下的母亲,不论贫富贵贱,待子女的心都是一样的。
&esp;&esp;街坊邻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黛玉听了两句,便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esp;&esp;女孩叫草儿,父亲病重,母亲借了二十两银子给丈夫看病,借钱时签了张字据,本以为是借条,却不料竟是女儿的卖身契。。
&esp;&esp;现在人牙子找上门来,要不还钱,要不把孩子带走。妇人没钱,又舍不得女儿,就要和他们同归于尽。
&esp;&esp;黛玉叹了口气,从包袱里取出二十两银子,走到妇人身前,道:婶子,这钱你拿去还债吧。
&esp;&esp;黛玉手头并不宽裕,而且她心里清楚,未来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然而看到那位妇人,便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如何还能袖手旁观,不免起了侠义心肠。
&esp;&esp;宝钗看黛玉这般心善,不禁微微一叹。这才是她认识的颦儿,即使自己身处泥潭,还不忘对别人施以援手。
&esp;&esp;妇人尚未开口,旁边一位老妇按住了黛玉的手,警惕地看着她,问道
,
&esp;&esp;宝钗见到黛玉,不由得愣了一下。
&esp;&esp;贾家遭逢巨变,今日搬家又免不了车马劳顿,黛玉素来身体娇弱,宝钗以为她需要修整几日,不料她竟急着来道谢。
&esp;&esp;宝钗担心黛玉的身体,定睛细看,见她气色不错,身子骨看着比贾家煊赫时还好了几分,心中暗暗称奇。
&esp;&esp;黛玉向来多愁善感,但贾家出事后,她反而不爱胡思乱想了。毕竟朝廷如何裁决,不是她能左右的。
&esp;&esp;何况黛玉原先一半的气都是为宝玉生得,如今宝玉要照顾贾琮、贾环两个弟弟,无暇来黛玉面前晃悠。黛玉心中杂念少了,身子因此好了不少。
&esp;&esp;宝钗虽不知其中缘由,但黛玉身体渐好,心中也感到欣慰,笑道:本来想让你休息几日,再请你过来说话,没想到你却自己来了。
&esp;&esp;黛玉福身道:我是来谢姐姐施以援手的。
&esp;&esp;宝钗连忙扶住黛玉,温柔道:你我姐妹,何必说这些客套话。
&esp;&esp;宝钗亲昵地拉着她的手,两人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