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号所进行的机甲研究以进攻性机甲为主,最关注的是进攻力度、速度、频率,为了达到极致,主动放弃了部分防御性功能,所采用的材料更强调轻薄性、延展性。
以放弃部分防御达到进攻的极致,是一招险棋。但在还未摸清技术水平差距,无法确定是否与M国机甲研究追平的情况下,这是一旦战意起,能第一时间投入战场并达到最大战力的最快捷有效的办法。
相应的,这也对驾驶员提出了极高要求。
如何在把攻击值发挥到极致的同时,尽全力提升战场存活率,核心还是要看驾驶员与机甲的匹配度,一丝一毫的反应迟滞都会导致失败,而失败往往带来伤亡。
覃月低头扫一遍自己的小胳膊小腿。
王哲然呵呵地笑了,明白她的困惑。
“相比于体质,相比于身躯,精神力才是真正的关键。
体质有天花板,但我们有通往天花板的梯子,只要坚持科学锻炼和饮食调整,体质是可以提升的。
再说极端一些,连体质的天花板也是可以打破的,随着医学发展,人体的极限是可以持续开发的。
但精神力不同,精神力的构成太过复杂,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我们无法改造以大脑为核心的精神力结构。
唯一的最优解,只有找到最合适机甲的驾驶员,通俗点讲,就是找到那些精神力远超过普通人的天才。”
“那怎么能够知道精神力是否远超普通人呢?”覃月仍旧好奇。
“十四所目前有一套机密的执行标准,以这套标准可以筛选出接近我们最终目标值的‘天才’,而这些天才之中,哪位最适合某一特定机甲,还需要实际驾驶才能确定。
很可惜,我无法向你解释这套标准背后的原理。
机甲研究越往前推,涉及的科学分支越多。根据十四所成立时的指导意见,在研究开始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全领域细分,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实践。
这样可以把单个方向的推进速度提到极致。所有分组成果将被统一规划到十四所中,统筹协调,融合交叉。
我的研究领域与精神力研究相距甚远,所里一位研究员前辈制定了这套标准,很可惜前辈突然牺牲,这套标准的来龙去脉未能交接给他人。但请放心,目前这套标准仍是有效的,能为我们筛选出最合适的驾驶员。”
精神力测试需要进行一场微创手术,一块测试芯片将会被植入颈后皮肤内,这块芯片能够监测脑部活动,也能够获取因个体动念而产生的关键指标变化。
芯片将作为个人唯一识别途径,唤醒机甲不同级别权限,并在战斗中将意识传导速度发挥到极致。
微创手术开始了,局部麻醉后,覃月不觉得痛,但能感觉到锋利的刀尖将皮肤划开,极小异物被推入皮肤深处。
这个过程很快结束,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芯片植入后的激活与调试的阶段。
王哲然同其他几位研究员站在屏幕前,表情严肃,他们背后是玻璃幕墙,模糊映射出屏幕上的内容。
字母、数字、繁多的彩色标识、各异的曲线飞速划过,从研究员的脸上看不出究竟是什么情况,他们时不时交谈几句。
等到屏幕上的信息终于稳定下来,几个人精神振奋,王哲然回头望向覃月,语气中是掩饰不住的欣喜。
“我们只做了简单试测,已经可以确定,你的匹配程度远超我们所有预备驾驶员。我对三号太熟悉了,你们一定可以配合得很好!”
王哲然对助手交代了些事情,就拿着测试结果匆匆离开。
他要尽快将权限开通申请提交上去,因项目涉及机密,覃月能否加入还需要再次进行层层审批。
接下来的其他细致测试也很重要,但权限申请已经可以先一步提交了。植入的芯片已经夯实了他们所有理论推演的基础,覃月就是最适合三号的驾驶员。
--
其他测试陆陆续续持续了一周,覃月与研究队伍也逐渐熟悉了起来。
每次路过大厅,覃月都会被在空中缓慢旋转的三号投影吸引。
机甲主体应该是极深邃的紫色,静谧的如同无垠宇宙。
投影的部分往往是正进行测试或维护的部分,覃月还没见过机甲完整的样子。
夜深人静时,她也会想,三号机甲的真容究竟会是怎样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