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月自从毕业以后就很少这么频繁大量地学习了,工作中也是以输出为主,现在每天眼睛一睁,不是恶补精神力驱动、机甲基础操作、机械维修基本知识,就是在模拟驾驶舱中反复训练手动操作。
源源不断的信息被输入大脑,天选打工人覃月兢兢业业从不抱怨,竭尽所能地吸收。
以现有理论来说,精神力操控固然重要,但为了保证机甲及驾驶员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驾驶员要把基础功能和手动操作掌握到不经思考、行动为先的地步。
简单说,就是要形成肌肉记忆。为防止误触,手动操作被设置得极为复杂,要做到瞬时反应、瞬间抉择,更是难上加难。
即使还未真正使用精神力,覃月已经觉得每一天的训练都是精疲力尽,身体上的疲劳让肌肉酸痛、关节沉重,精神高度集中还会反复诱发头痛。
研究所工作人员毕竟有多年的驾驶员训练经验,能够迅速为她处理头痛状况,也并不惊讶她的头疼犯得如此频繁剧烈。他们大概认为,这么繁重的训练必然会导致头痛。
覃月不禁松了一口气,她并不想被当做异类或者弱者。
“这几天在外地开会,小彭他们跟我报告了你的近况,你的适应速度远超我们想象。”李鸿鸣可能了解到覃月有点自我怀疑的苗头,出差一回来就先到实验室给她做心理疏导。
“基地的预备驾驶员大多是从研究员中选拔的,他们对于原理、机制极为熟悉,即使这样,他们中最快适应的人也仅仅与你的速度相持平,更多的人需要更长的适应时间。”
看到覃月听进去了,他松一口气,转换话题,主动提起了这次出差的任务。
“之前袭击市区的机甲,是第一台暴露在现实世界的机甲,国际上讨论纷纷。我们已经基本确认了机甲来源,但驾驶员身份还暂未锁定。
那台机甲是M国较早的模型机,没有系列化开发,也不代表他们的最新水平,这意味着这是一台实验孤品。
这台机甲的体积巨大,以重型攻击及掩护防卫功能为主,让它亮相,很大概率是要在普通民众中造成恐慌,而非真的以此为信号开战。”
至于为什么要制造恐慌,那就无法推测了。
有人认为是为了资本投机,战争恐慌引发了黄金价格猛涨。
但从国家乃至全球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目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显然无法称为目标。
主流媒体只转播了当时的画面,对此事没做任何评论、解释或定性,各国出奇地沉默。只有自媒体上,各种讨论热度不减。
覃月也看过一些帖子,近几十年,推陈出新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给大家做好各类视觉和心理上的建设,比起震撼,更多地是因此引发的“为什么”和“怎么办”讨论。
官方默契地保持沉默,民间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沉默只是暂时的,更加重磅的官方消息正在酝酿与博弈中,谁先发声、发声什么内容,都会影响事件接下来的走向。
--
覃月来研究所基地已近两周,虽然基地内部超市品类齐全,也会定期为大家登记进货所需物品,但很多个性化需求还是需要外出自行采购。这种定期采购,被所里调侃为进城赶集。
研究所会分批带人员去往最近的城市,一白天的活动时间,足够大家买买喜欢的衣服饰品,换口味下馆子,或者喝个咖啡看个电影轻松一下。
这周末轮到了覃月、路文文和单身宿舍的几个女研究员同一批出发。
Y城将西北地区独有的风光与民俗融入城市造景之中,虽然城市不大,但也足够覃月新鲜的了。
午餐为了换口味,大家一起选定一家南方菜,几个人边吃边聊,讨论着下午要逛哪里,心情愉快。问到覃月的意见,她初来乍到的,哪里都不认识,表示坚决跟着队伍走,大家去哪她去哪。
正说话间,被窥探的感觉又来了,覃月余光扫视周围,一切如常,同事们也都愉快交谈,面上没有一丝异色。
正好桌上餐巾用完了,坐在外侧的覃月主动起身去前台拿纸。她借起身与转身,不露痕迹地将店里扫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
站在前台等待时,熟悉的凉意爬上小臂,覃月镇定抬头,直接看向安装在前台天花板上的摄像头。
摄像头直直地朝着她这个位置,而她背后只有墙壁,这个角度根本不需要摄像头。
餐馆的摄像头,明明应该向另一侧大堂方向拍摄。
覃月静静地看着镜头,对峙持续了一阵,摄像头忽然缓慢地转向了大堂,停下来不再移动。
说起来也奇怪,它转向后就忽然像一个普通的摄像头一样,没有了“灵魂”,那股凉意也悄悄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