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易灵愫一口否认。
话落,持筷著夹起片炙羊肉咀嚼,再咽几大口白粥,填饱了肚子。
麦婆子禅婆子瞪着眼好奇她未说完的话,一面伺候她饭后漱口。
待膳食都撤下后,易灵愫才开口:“我总琢磨着其中有诈。府里来了两位夫子,我竟是最后知晓的。昨日到禁中伺候嬢嬢,她竟对这事闭口不提。”
说罢,见禅婆子长眉一挑,清楚她会阻拦,易灵愫便抢先道:“这事我定下了。明早入宫,先去见嬢嬢问安,再去找姐姐背书。趁着寒食未至,我得给她们说清:读书成,但再安插两个眼线来监视我,绝不成。”
这话也是说给禅婆子听的。易灵愫想,迈过公主府的门槛,就成了她的人。天下没有一仆二主的道理,她得叫禅婆子知晓,谁是主子。
易灵愫向来是想一出是一出,及笄的公主要去禁中,就算再得宠,也得给禁中的中贵人递个口信,叫宫里的娘子知情。
主子不知更漏长,偏令仆从走天黑。禅婆子自然不干这辛苦活儿,把事推给麦婆子,自个儿去账房算寒食用的金银。可怜麦婆子连夜找人报信,夜里下了场小雨,干衣走,湿衣来。
子时,一片静悄。
麦婆子在易灵愫两岁之后便接手照顾她,早把她当成了自家小孩。
卧寝间外,麦婆子走路的声响微小,可还是与守夜的退鱼打了个照面。
“婆子可是有事?”退鱼睡眼惺忪,小声问道。
麦婆子提着煤油灯,短胖的手指往里一捎,口语道:“不放心,过来瞧瞧。”
徘徊半刻,从衣裳睐至妆奁。临走前交代一句,“记得给小六梳妆时,提醒她默背诗赋。”
公主行六,她们私下便与禁中一道,唤人“小六”。
退鱼颔首说是,贵妃娘子对公主的学业要求严苛,这次抽背的赋是《离骚》,字难句长。
贵妃娘子与公主争吵不断,五日前才吵过,冷战至今。而今公主却要硬着头皮去禁中,她们都捏了一把汗。
夜深甚墨,弦月当空,易灵愫倒是酣睡得香,全然不知次日会闹什么笑话。
易发大眼一望,一下就瞧见了那幅水丹青。易灵愫有心,点的正是易发最爱的翠鸟。
“二姐这丹青深得我心啊。”易发的脸上这才有了笑意,伸手一指,“真可谓雅。”
易灵愫当然是在讨好自家爹爹。无人知她心底事,她得叫爹爹生出愧疚感,才能提出那解婚约的事。
保她易家长盛可不止下嫁一条路可走,只是到底是谁都没想到另一条路会是哪处而已。
王氏到底心疼自家孩子,喝着茶,满心苦涩。这样好的孩子,难不成真要嫁给那位各处平平的褚家大郎?
“官人,你看这婚事,能不能再……”王氏低声说着,可易发偏偏顾着和张氏调情,一时没把这话听见。
还未等王氏再开口,怀中的慕哥儿坐不住了。
“爹,爹!”孩童咿呀声把易发从温言软语里叫了出来,小孩鬼灵精,竟直接把王氏的意思一股脑地说出口。
“不要二姊嫁给他!”慕哥儿愈说愈起劲,竟直接跳了下来,跑到易发身旁,又扯着他那刚摆平的衣袖撒泼。
王氏一听这话,脸霎时白了起来。瞥见易发那阴罗黑脸,心里一沉。
“什么不要嫁!你懂什么!”易发怒声道。小孩子懂什么嫁娶,毋庸多言,这自然是他那娘平日里常绕在口头的话。
“褚家怎么不好,我觉着好得很,再没有比褚家更好的去处了。”易发一副被逼急的模样,低声吼着。
衣袖往下坠,也不知小孩子怎么有这般大的力气。
话音一落,除了张氏稍作惊讶,旁人怔愣不止。
易发暗自和慕哥儿较劲,一面说道:“婚事已定,不会再有变化。安心准备大婚罢。”
只是这话刚一说出口,措不及防地被打了脸。
“家主,蔡学士送来的紧急物件。”宅老匆忙走到易发身旁,递上一小匣盒儿。
王氏方才吃了瘪,眼下看着易发脸色,小心翼翼地开口询问着:“蔡学士与咱们家关系也不算近。难不成是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
易灵愫心有疑惑,也看向易发那处去。
易发打开匣盒儿,里面放着一封信。慕哥儿瞧着物件眼生,胖手一挥,竟碰到了匣盒儿的机关处。
“啪嗒。”
一封庚帖就这么压在了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