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早的电推进相关的研究,是国科院电工所承担的。后来因为研发职能调整,相关课题分给了兰州的510所。
项目负责人一直是林金,林研究员。
510所的全名是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虽然之前一直在搞离子推进器,但霍尔推进器是离子推进器的一个子类型,很多技术都是共通的。
在得到基于某军方秘密科研院所下放的技术资料,以及经费支持后,经过近两个月的日以继夜,攻关进展喜人。
而且,附属工厂已经初步掌握了硼砂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硼,正在继续攻关“两步法”碳化硼工艺。
这次送去的设备,是搭建放电室陶瓷抗腐蚀涂层测试环境用的。又大又重且十分精密,运五小短腿无法胜任,承担运输任务的是一架运八。
没有舱内加压的运八,人货混装的那种。
货固定在货仓里,人分列于货仓两端,裹着薄厚两层棉袄,扣着棉帽子。坐着临时加装的伞兵折叠椅,上完厕所登机后,在地勤的帮助下被十字安全带锁紧,一人脸上扣一个气态氧源面罩。
要是放在后世,这种一旦出现颠簸等意外情况导致货物锚定松动,极易造员伤亡的安排,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
但在眼下这年月,脑袋别裤腰带上搞科研,简直不要太普遍。
大漠高原群山峻岭中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环境高危的岗位多啦,什么都讲究个安全,回家奶孩子最安全。
要说金贵,开飞机的飞行员最金贵,扎扎实实的活黄金。
为了安全,都转行去开火车?
不讲理?
跟谁讲理呢?
不讲理那个人,就是从脑袋别在裤腰带的年月过来的。,不给你一撇子就不错啦……
那些不重要。
又是“分列”的,又是“人手一个”的,很多人?
算上曲卓,一共二十二个人呢。
差不多都是曲某人的熟人,最熟的是沈绪榜。
另外,分给他的五位星载计算机设计组骨干成员,都是之前向量计算、r-1和7899项目时,工作中配合过,或当过他手下的。
没有计算机中心的人。
因为,计算机中心的分工是通用计算机和商业项目研发。理论上未来每个人都会经常性的外派出差,要频繁与境外同行友人打交道。
按照纪律,原则上要隔离在卫星项目,乃至所有特种设备研发之外。
曲某人之所以被获准参与进来,明面上的理由是,他主持的是商业合作项目的星载计算机设计工作。以及上面对他高度的信任。
至于不能摆到明面上的原因……此次得以应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乃至长征三短时间内的突飞猛进,到底是因为什么?
瞒着他,不掩耳盗铃呢嘛。
上面还希望他多走走多看看呢。好深入的了解我们急需什么,以后才好更加有针对性的……咳~
除去沈绪榜和曲卓的五位临时手下,同行的其余人也都是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相关的专家。包括星载单元和箭载单元,还有地面站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工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