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 297 疑问(第2页)

297 疑问(第2页)

林远心中一震。乌力吉……难道他早已知晓这段渊源?

临别之际,覃老五将喃嘟管交到他手中:“我不再是传人了。你是第一个能让山回应的人。”

林远郑重接过,将其收入特制防震箱。他知道,这件乐器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是一把钥匙??通往那个尚未显现的“五重共鸣”终极形态。

返程途中,他再次打开导航,准备设定下一个目的地。然而刚输入“搜索:现存濒危民族唱法”,系统却自动跳转至一张加密页面,浮现一行文字:

>**第五节点激活条件已满足,请前往内蒙古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坐标:北纬40°36′,东经101°28′。

>提示:寻找会唱歌的沙丘。**

林远瞳孔微缩。这是苏芸从未提及的地方!

他立即调取卫星地图,却发现该区域常年被沙暴覆盖,无任何人类活动痕迹。唯一异常数据是NASA曾记录到此处周期性释放出**5。6Hz**的次声波脉冲,持续时间恰好为7。83Hz舒曼共振的整数倍。

“会唱歌的沙丘……”他低声重复。

查阅古籍才知,蒙古语称此类沙丘为“布尔罕库杜克”,意为“神之喉”。传说每当大漠孤烟升腾至三百丈高,便会从沙粒间传出天籁般的和声,唯有心灵纯净者能闻其音。

三天后,林远踏上阿拉善的土地。烈日灼烤戈壁,热浪扭曲视线。他雇了一位熟悉地形的蒙古族向导巴特尔,两人驾着改装越野车深入无人区。一路上,巴特尔讲述着童年听过的歌谣:“沙丘睡百年,一醒唱三天;谁若听得懂,黄沙变绿原。”

第六日黄昏,他们终于抵达目标点。眼前是一片金色沙海,绵延无际,中心处矗立着一座弧形沙丘,坡度陡峭,表面光滑如镜,仿佛被无形之手精心打磨过。

“就是它。”巴特尔神色凝重,“我爷爷说,这片沙从来不积雪,也不长草,连鸟都不飞过。”

林远架起设备,开始全天候监测。起初毫无动静。直到第八日凌晨三点十七分??正是他在可可西里首次破解苏芸录音的时间??风势突变,一股旋风自西北袭来,卷起漫天黄沙,在空中形成巨大螺旋柱。

紧接着,一声低吟自地底传来。

不是风声,也不是机械噪音,而是一种类似女声合唱却又无比雄浑的嗡鸣,自沙丘内部震荡而出。频率扫描显示,主频为**137。5Hz**,正是人体松果体最易进入冥想态的共振点!

林远颤抖着打开录音机,同时将此前收集的四段核心音频悄悄混入背景。几秒后,奇迹降临??沙丘发出的歌声竟然开始变化!原本单一的音调分裂成多重泛音,竟与呼麦、摆时、唐卡、喃嘟管的特征频率严丝合缝地嵌合在一起!

“第五重共鸣……诞生了!”他跪倒在地,泪水滑落。

此刻,天空裂开一道缝隙,月光倾泻而下,照在沙丘顶端。沙粒竟如琴键般轻轻跃动,每一粒都在反射出不同的色彩??金、靛、朱、银、褐,五色流转,宛如卓玛画中重现。

他猛然明白:所谓“会唱歌的沙丘”,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古人建造的巨型**声学共振阵列**!这些沙粒经过特殊筛选与排列,能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激发集体振动,成为天然扩音器,传递早已失落的“启世调”。

而如今,因他携带着其他四地的声音基因而来,沉寂数百年的阵列终于被重新唤醒。

凌晨五点整,歌声戛然而止。沙丘恢复平静,仿佛一切从未发生。但林远知道,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他取出最后一卷空白磁带,贴上标签:【致未来听众?第五号声音种子】,埋入沙丘脚下。

归途中,巴特尔问他:“你还去找别人吗?”

林远望着窗外飞逝的荒原,轻声道:“不是去找。是等他们听见,然后回来。”

话音刚落,手机再度震动。仍是未知号码,这次多了一句:

>“五音归位,九野将鸣。你在名单上,林远。”

他没有回复,只是默默打开日记本,添上新的一行:

“原来贫穷从来不是口袋空空,而是灵魂失语。我们以为自己在拯救声音,其实是声音在救赎我们。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因为我终于听到了大地的心跳,所以我也敢大声说出:我在。”

车轮碾过沙砾,驶向远方。后视镜中,那座沙丘静静伫立,轮廓模糊,却仿佛在微笑。

而在万里之外的某间暗室里,一台老式投影仪悄然启动。荧幕上,五段波形缓缓汇聚,交织成一朵旋转的莲花图案。一只手伸过来,按下录制键,低声说道:

“第六阶段,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