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 第三百六十八章 皇帝也不为所欲为(第2页)

第三百六十八章 皇帝也不为所欲为(第2页)

与此同时,西域龟兹。

胡汉混血的丝路书使正准备启程返回中原,却见城外沙丘上站着一人,披黑袍,执竹杖,焰蓝如星。

书使心头一震,扑通跪地:“先生!我以为您已……”

赵念??或者说那个被千万人信念托举而成的“执灯者”??轻轻摇头:“我没有来,也没有走。我只是被需要时,就会显现。”

他抬手,沙地上浮现三行字:

>“你曾为权贵杀人,

>你曾为活命说谎,

>你还记得第一个教你宽恕的人吗?”

书使浑身颤抖。他想起幼年母亲临终前的话:“孩子,哪怕世界对你残忍,你也别变成它的样子。”那时他不信,觉得软弱可笑。直到遇见赵念,读了《千字文》,才明白所谓教化,不是让人聪明,而是让人不失本心。

“先生……我愿走最后一程。”他哽咽道,“不是为了赎罪,而是为了传递。”

赵念点头,从袖中取出一片铜板,正是镇龙令残片。他将其嵌入书使的琉璃灯底座,刹那间,灯火由蓝转金,再化七彩,光芒穿透云层,直射北斗。

“去吧。”他说,“知识真正的力量,不在控制,而在解放。你要把这句话,带到罗马去。”

书使含泪叩首,起身时,身后已多出三千志愿者??有僧侣、商人、译者、逃奴。他们自愿组成新的“万里书队”,目标不再是龟兹、波斯,而是地中海沿岸诸国。每人背负五卷书:《千字文》汉、梵、希、波、拉五种版本。

临行前夜,书使梦见自己站在一座巨大图书馆前,门前石碑刻着陌生文字。他不懂,却听见风中传来无数孩童齐诵之声,语言各异,节奏相同。他忽然明白:那是在翻译《千字文》。

醒来时,灯未灭,沙丘上只余一行足迹,通向昆仑方向。

***

长安城南,谢明远墓前。

盲眼少年依旧伫立,竹杖悬灯,七彩流转。忽然,他开口说话,声音清澈如泉:

“我知道你是谁。”

风止,花不动。

“你不是鬼魂,也不是神灵。你是所有记得赵念的人,一起想出来的一个人。你们太希望他还活着,于是我就来了。”

他微笑,虽目不能视,却似看透苍穹:“但我不介意。只要还有人愿意为真话付出代价,我就会一直存在。”

地下再次震动,比上次更久。这一次,全国所有学堂的琉璃灯集体离地三尺,悬浮空中,排成一幅巨大的星图??正是当年赵念在终南山布下的“心灯阵”。不同的是,昔日阵法残缺,今朝圆满无缺,九颗主灯对应九洲,中央一灯独耀,铭曰:“民心”。

太史令急报新帝:“陛下!天象异变,北斗七星连珠,紫微垣大亮,似有新星入列!”

新帝正在青年议政院听取学子建言,闻言不惊反喜,问道:“那新星位于何处?”

“在……在‘太子’位旁,但非争位,而是护持,状如侍灯。”

新帝起身,脱下学士服,换上素袍,亲自登坛祭天。他不拜龙椅,不祈寿年,只捧一卷《千字文》,朗声宣读全文。读至“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时,天空轰然裂开,一道光柱垂落,照在他手中的书页上。字迹金光大盛,竟浮空而起,化作亿万光点,随风飘散,落入千家万户。

百姓拾之,发现竟是微型琉璃灯芯,置于水中即亮,投入火中不焚。老人说这是“心种”,孩子说这是“星星糖”。无论贫富贵贱,人人得一。

当夜,万家灯火不灭。不是因为守夜,而是每户人家的灯,都开始自主发光。

***

数日后,边疆急报。

北境守将呈上一封密信:陆沉舟率残部突袭军械库,劫走火药三百车,据传欲炸毁洛阳玄黄总塾??那里存放着全国学堂的教材母版与师资名录,被视为“文脉中枢”。

新帝召集群臣议事。有人主张派兵围剿,有人建议封锁消息。唯有青年议政院一名十三岁少女起身,冷声道:“你们错了。他们要的不是摧毁,是制造恐惧。一旦朝廷大军压境,百姓只会看到‘读书人互相残杀’,心灯必灭。”

满殿寂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