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取出那支竹笛,放在唇边。
却没有吹响。
而是猛地将其折断。
一声脆响划破寂静。
紧接着,四面八方响起整齐的脚步声??昭魂营到了。
但他们并未进攻,而是围成一圈,齐声诵读《血粮记》开篇:
>“凉州冬寒,草根尽掘,父子相食,母女易鬻。官报丰年,民葬沟壑。此非天灾,实为人祸……”
声音如潮,一波接一波,穿透宫墙,震撼人心。
殿内,李承业脸色剧变:“谁在外面?”
“是你父亲一辈子都想杀死的声音。”晚余猛然冲出,一脚踢翻火盆,“是百姓不再沉默的声音!”
混战爆发。
箭矢横飞,刀光交错。霍昭以一敌五,左眼布条早已染血,却仍死死守住入口。陆沉带队从地窖突入,与敌展开肉搏。阿芜则带着几名女弟子冲进档案室,抢出真正的遗诏与史稿。
晚余直扑案台,抓起伪诏就要撕毁。
李承业冷笑一声,突然点燃袖中火药。
轰然巨响,整座偏殿炸裂开来。
火焰冲天而起,映红半个长安。
人们从梦中惊醒,纷纷涌向街头,只见太庙方向浓烟滚滚,却见一群白衣将士逆火而行,肩头红日鲜明如血。
他们护着几个木箱,稳步走出火海。
箱中,是完整的典籍与玉牒。
天将破晓时,佑安帝亲临现场,宣布:“自今日起,每年五月十五定为‘护典日’,凡损毁史书、伪造诏令者,凌迟处死,株连九族。”
李承业尸体在废墟中被发现,手中仍紧握一块残破金牌??上面刻着四个字:**代天理政**。
原来,他至死都认为自己才是秩序的继承者。
七日后,晚余站在国子监最高讲台上,面对数千学子。
她没有讲经,也没有谈政,只是打开一只木匣,取出一本破旧的手抄本。
“这是我十二岁时写的第一个故事,题目叫《萤火虫为什么发光》。那时我觉得,只要努力读书,就能照亮别人。后来我才知道,有些光,注定要燃烧自己。”
她合上书页,望向远方。
“但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相信真相,我们就不能熄灭。”
台下寂静无声。
片刻后,第一声掌声响起。
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到最后,整个长安都在鼓掌。
多年以后,当孩子们翻开课本,看到“南山晚余”这个名字时,老师总会这样说:
“她不是皇后,也不是宰相,但她让这个国家重新学会了说实话。”
而每当春风吹过曲江池,柳絮纷飞如雪,总有人听见风中隐约传来铜铃之声。
清越悠远,似在提醒世人:
**光,从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