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大明第一国舅 > 第650章 博闻强识(第1页)

第650章 博闻强识(第1页)

学文习武,孩子们顺利入学了,就目前来看也值得安心。

有没有认真学暂且不说,学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不用特别在意。

主要是孩子们看起来习惯、适应了全新的生活状态,遵守课堂秩序,和同窗们相处的很好。。。

夜色渐褪,东方微露鱼肚白时,郑国公府后院的产房终于传出一声嘹亮啼哭。马寻站在廊下,手指还搭在腕间脉象未散的余温上,听见那哭声,嘴角一松,抬手抹了把额角汗珠。“顺的,胎气足,母子平安。”他低声对身旁战战兢兢的常森道。

常森腿一软,差点跪下去,被马寻一把扶住。“撑住了,你现在是家里顶梁柱。”马寻拍了拍他肩膀,语气沉稳如山,“去告诉你娘,孙子落地了,七斤二两,头圆肩宽,将来必是栋梁之材。”

常森连连点头,踉跄着往内室奔去。马寻转身踱步至院中石凳坐下,揉了揉发酸的腰背。这一夜守得着实不易,宋氏临盆前胎动不稳,他亲自施针调气,又命人熬煮参附汤续力,直到卯时三刻才见宫缩规律。好在太医与产婆皆是熟手,未出岔子。

正闭目调息间,忽听墙外一阵急促脚步声,紧接着梯子轻响??竟是朱标翻墙而来。

“如何?”朱标落地便问,衣裳略显凌乱,显然是刚起身就赶来了。

马寻抬眼一笑:“恭喜太子,贵府添丁,是个带把的。”

朱标长舒一口气,坐到他身边,低声道:“我昨夜梦到父皇站在乾清宫檐下,指着东宫说‘孙儿当立’,醒来心口发紧,生怕出事。”

马寻摇头轻笑:“您这是操心过头了。孩子健壮,宋氏也无大碍,只需静养月余便可复原。倒是您,堂堂太子,半夜翻墙探产,传出去成何体统?”

朱标咧嘴一笑:“体统?我小时候你还背着我去御花园偷摘枇杷呢。再说,这可是我亲外甥,我能不来?”

两人相视而笑,往事如烟浮起。当年马寻尚为太医院小吏,朱标不过十岁孩童,常偷偷溜出东宫找这位表舅玩闹。那时谁又能想到,一个成了天子近臣、国舅权卿,另一个则执掌东宫,未来天下之主?

笑声未落,忽见云郡伯拄杖而来,身后跟着蓝氏与常婉。蓝氏满脸喜色,手中捧着红布包裹的银锞子,见了马寻便道:“这是给神医的谢礼,不多,一点心意。”

马寻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云郡伯却冷哼一声:“谢什么?若不是他坐镇,你能睡安稳觉?这满京城,除了他谁敢保证顺产?”

朱标笑道:“舅舅说得是。不过我也听说,最近有位新来的西洋医师,在会同馆讲什么‘剖腹取婴’,说是难产可用刀开腹救母子性命……听着?人。”

马寻眉头一皱:“荒谬!妇人腹中乃生命之源,岂容利刃横切?那是杀生之道,非医术也。再者,气血贯通五脏六腑,一刀下去,经脉尽断,血涌如泉,不死即残。此等邪说,迟早该禁。”

云郡伯点头称是:“洋夷之技看似奇巧,实则悖逆天理。咱们祖宗传下来的接生法子,哪一桩不是千百年验证过的?你莫要听那些传教士胡扯。”

正说着,余绍彬带着徐增寿自外进来,脸上亦带笑意。余绍彬拱手道:“恭喜马兄,又救一条性命。”

马寻还礼:“国公爷客气了。令孙康健,实乃天佑善人。”

余绍彬叹道:“我这一支,总算有了嫡长孙。先前几个都是女儿,家中香火几近中断。如今好了,往后祭祖也有个磕头的人。”

徐增寿在一旁插话:“国公爷福泽深厚,日后定然枝繁叶茂。”

众人寒暄片刻,朱标忽问道:“名字可起了?”

余绍彬望向云郡伯,后者捻须不语。蓝氏抢着说道:“还没定呢,就等您和马大人拿主意。”

马寻摆手:“naming之事,本当由尊长定夺。我只是个行医的,不敢僭越。”

朱标却道:“不然。如今朝廷重礼法,皇子命名尚需内阁议定,何况勋贵之家?我看不如请圣上亲赐一名,以彰恩宠。”

此言一出,满院皆惊。余绍彬连忙摆手:“使不得!小儿孙岂敢劳烦天子动笔?”

云郡伯却眯起眼睛,缓缓道:“倒也不是不行。皇上一向疼爱标儿,若因此牵连到常家血脉,未必不愿赐名。况且……”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马寻一眼,“马秀英当年可是给多少功臣子弟起过名,如今她虽不在了,但这份情谊还在。”

马寻默然。他知道云郡伯话中有话??马秀英是他姑母,正是靠着这层关系,他才能步步高升,成为太子心腹、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今提起姑母旧事,既是提醒,也是试探。

朱标却不以为意,笑道:“那就这么定了。待我回宫禀明父皇,看是否愿意赐字。”

话音刚落,忽听内室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宋氏清醒后执意要看孩子,奶娘抱来襁褓,她一眼瞧见那粉嫩小脸,泪如雨下,口中喃喃:“像你爹,眉眼都像……”

众人闻讯纷纷入内探视。婴儿酣睡正香,额头饱满,鼻梁挺直,唇线分明,确有几分常茂遗风。常森跪在床前,哽咽道:“嫂嫂辛苦了。”

宋氏勉强一笑:“森弟不必如此,你是家中男儿,今后更要担起责任。”

这时,马寻靠近床沿,轻轻揭开襁褓一角,查看脐带结扎情况,又摸了摸婴儿手脚温度,点头道:“气血通畅,筋骨强韧,日后定能习武。”

朱标凑上前问:“依你看,这孩子体质如何?”

“先天禀赋极佳,”马寻沉吟道,“肺强肝旺,心脉有力,若加以调养,文武双全可期。只是……”他顿了顿,“肾气稍弱,需防少年时期易患寒疾,我回头开一副固本培元的方子,每月服食一次即可。”

众人皆喜。余绍彬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好啊,好啊!我常家后继有人了!”

就在一片欢庆之中,宋氏佑悄悄溜进屋角,蹲在柜边偷听。他原本奉命在外守候,却按捺不住好奇心,趁人不备钻了进来。此刻听得众人议论孩子未来,心中五味杂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