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透明身影缓缓走出??老者拄杖,妇人怀抱婴孩,少年肩扛铁锹。他们望着墨心,目光复杂,最终齐齐点头。老者开口:“你不是她,但你走的是同一条路。”
妇人轻声道:“替我们去看看海边的胡杨林,若还活着,请告诉它们,我们从未怨过这片土地。”
少年咧嘴一笑:“下次来,带瓶酒,咱们喝一杯。”
墨心含泪应下。
待三人身影消散,地上多了一块残玉,正是当年失落的阵图一角。她将其收入怀中,心中明悟:忆殇阵未尽之愿,仍在世间游荡,需有人一一拾起。
***
数月后,北境玄冥宗旧址。
昔日密室已坍塌,唯余一面破碎铜镜嵌在岩壁之中。墨心来到此处,将血灯放在镜前。她知道,这七位长老虽曾觉醒记忆,但后续如何,无人知晓。有人传言他们解散宗门,隐姓埋名行医赎罪;也有人说他们无法承受过往之重,集体兵解坐化。
她不管真假。
只知若阵道真要传承,便不能回避黑暗。
于是她点燃灯焰,以符笔点镜,低吟:“愿痛者得释,迷者得觉,恶者得悔,死者得安。”
镜面微颤,竟渐渐恢复清明。
映出的第一幕,是七位长老盘坐于冰湖之上,每人面前摆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他们一生最愧疚之人姓名。他们在寒风中抄写经文,一笔一画皆以血代墨,抄完一篇便投入湖中,任其沉没。十年如一日,未曾停歇。
第二幕,是一位年轻女子在边境村庄开设学堂,教授孩童识字与阵理。她额角有疤,正是当年其中一位长老的女儿,曾因父亲沉迷“无忧乐境”而自幼失爱,如今却选择原谅,并继承其才学,只为不让阵法沦为控制人心的工具。
第三幕最为震撼??那面曾映照小女孩身影的铜镜碎片,如今被熔铸成一口小钟,悬挂于村头。每当有人真心悔过,钟便会自鸣一声,声传十里。
墨心久久伫立,终将一缕愿力注入镜中,轻声道:“你们醒了,就够了。”
镜面轰然碎裂,这一次,不是崩毁,而是化作无数晶莹粉末,随风飘散,落入北方冻土。翌日,万里雪原竟绽出点点蓝花,形似槐叶,当地人称其为“醒心兰”。
***
又一年春,东海孤岛。
墨心乘舟而来,登上悬崖。那副残破棋局仍在,只是更加腐朽,黑白棋子散落各处,却被藤蔓温柔缠绕,仿佛自然守护。
她坐下,取出青藤笔,蘸取海水,在空中重新绘制符阵。每一笔落下,便有一道亡魂浮现??战裙女子、沉船孩童、遇难村民……他们围聚四周,静静看着她。
她不急。
整整七日,她不吃不喝,仅凭一口愿息支撑。第八日黎明,她拾起一颗黑子,轻轻放回原位。
整座岛屿震动。
天空裂开,云层翻滚,一道白发身影缓缓降落??竟是忘忧子本人!原来当年他并未坐化,而是将神识寄于愿珠之中,随守愿树开花之力重生,一直在等待有人完成他的未竟之局。
“你来了。”他声音沙哑,却带着笑意。
“我来了。”墨心抬头,“您愿意继续下完这盘棋吗?”
忘忧子凝视她良久,终于点头。
两人对坐,一子一子落下。每落一子,便有一段历史被修正:某场本该发生的战争因一方统帅梦见亡妻而罢兵;某个即将堕入邪道的天才修士突感心头剧痛,想起母亲临终泪水,转身归正;一座即将崩塌的护城大阵因守阵童子忽然流泪而重新激活……
当最后一子落定,整副棋局腾空而起,化作一道虹桥,横跨东海,连接大陆与孤岛。从此,再无“忘忧”之地,唯有“记痛而后勇”之人。
忘忧子站起身,将手中残笔交给墨心:“此笔曾断,因心亦断。今笔复全,因心已愈。交予你,非为延续,乃为革新。”
墨心接过,郑重叩首。
***
十年光阴流转。
七州之内,“忆语童”已逾千人,遍布城乡。他们不再只是传递遗言的媒介,更成为调解纷争、唤醒良知的桥梁。朝廷设立“愿政司”,专管民间积怨与历史冤案;书院必修《痛史》,学生须亲历三代家族苦难方可毕业;甚至连妖族也派出使者,请求学习“忆殇之道”,以化解万年仇怨。
而墨心,则始终行走于大地之上。
她走过战火焦土,唤醒战死者最后的遗愿;她踏入深山古庙,助修行者直面心魔;她甚至进入幽冥边界,以血灯照亮轮回盲区,让那些因执念太深而滞留人间的灵魂得以安息。
但她也知道,黑暗从未真正退去。
南方有宗门暗中炼制“无忧丹”,诱使百姓服食以求无悲无苦;西方某些王侯仍囚禁“忆语童”,逼其窥探敌国秘辛;更有邪修妄图窃取水晶碑愿力,炼制“绝情傀儡”,使人彻底断情绝性,成为完美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