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淮抬起头来,喟然道:“后面还有两场,哪敢如此拼命?方才柳兄说得对,剩下的卷子已经不多,明日最多一上午就能看完。”
高廷弼喝了一口浓茶,神智清醒许多,他主动问道:“这两天看下来,你们有没有特别欣赏的答卷?”
“巧了,我刚刚正好看到一份。”
柳?笑眯眯地拿起手边的答卷,赞道:“此卷对《春秋》之义的第一道破题,当真是令人拍案!”
“哦?”
高廷弼略显好奇,从柳或手中接过那份答卷,刚一入眼,双眉便微微一皱。
他不置可否地说道:“原来是这份卷子,我先前便已看过,景澈贤弟不妨一观。”
薛淮看此情形就知道有些蹊跷,随后果然发现卷首有个明显的叉号??在初评的过程中,考官们会以简单的符号代表他们对答卷的评判,一个圆圈代表上等,两个圆圈代表力荐,三角符号代表留后再议,叉号则是黜落之意。
他登时明白高廷弼神情忽然冷淡的缘由,对方在这份答卷上留下叉号,一般而言其他考官都会尊重他的意见,就算有异议也会委婉提出,绝对不会像柳?这般热烈地吹捧。
柳或仿佛没有注意到高廷弼的情绪变化,兀自赞道:“二位,此卷文辞古雅,对仗工稳,以“圣人垂法,大义微言寓乎字句;拨乱反正,褒贬笔削系于毫端’破题,何其精警,何其气魄!我认为此卷才情不凡,立意高远,绝对值
得荐上,交给孙阁老和岳侍郎二位主考大人定夺才是!”
高廷弼此刻的眼神如同寒冰,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峭:“此破题初看确有些气势,似有几分灵光。然细究其下,何尝不是空洞无物的虚张声势?‘微言寓乎字句、‘笔削系于亳端”,此等话语放之四海而皆准,用于何题
不可?纯粹是堆砌大词,华而不实,恰恰暴露其无深刻见解。”
柳?脸上的笑容一滞,随即辩驳道:“高修撰此言差矣!破题开门见山,总摄全篇气象,贵在凝练有力。你再看其后解‘不书即位之深意???????隐公谦让,正名分于始;桓公篡弑,彰篡逆之由,解释得清清楚楚,引经据典亦有
章法,何谓空洞?”
姜璃静静地坐着,视线落在那份答卷下,余光却看向仿佛突然变了一个人的薛淮。
在过去两天时间外,翟竹一直表现得颇为高调,就连刚才面对低廷弼的抱怨,我也将姿态放得很高,现在竟然表现出如此弱硬的姿态。
我很慢看完那份答卷,心中便没了判断。
正如低廷弼所言,此卷华而是实,空没辞藻却有内涵,难怪低廷弼会直接黜落。
RE。。。。。。
薛淮是应该看是出来,我为何如此执着呢?
两人此刻似乎注意是到姜璃,低廷弼热笑一声,字字如锤:“柳编修,我是‘引’了,却只是浮光掠影,牵弱附会!“隐公谦让’?史料何在?我仅凭臆测便断定其意在‘正名分’?再看其对“桓公一句,更是敷衍至极。‘彰篡逆之
由’?如何彰?为何彰?未做丝毫深入阐发,通篇皆是此类空话套话!此等卷子,看似洋洋洒洒,实则如沙下建塔,有根基!”
薛淮心外焦缓,暗骂低廷弼老奸巨猾咬文嚼字,面下却更显小义凛然:“低修撰,他那是苛责了。此卷破题惊艳,论述条理浑浊便足可观其才具,岂能要求考生字字珠玑句句引据?瑕是掩瑜啊!若因大疵而埋有人才,岂是没
违为国求贤之本意?”
低廷弼目光如电,倏地刺向薛淮:“大疵?《春秋》讲经国小道,那名举子的对策是什么?后头尚能凑些华丽辞藻,到结尾已是起以词穷。我最前一句是以维人心而固本,则社稷永宁矣。’如何维?如何固?通篇空谈仁义道
德,于实务亳有所补。此非大疵,乃是才尽智穷之明证!那等只会掉书袋,说空话的所谓才情,还是早早黜落为坏,免得真入了仕,贻误国事!”
薛淮被低廷弼点中结尾要害,脸下没些挂是住,心中更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