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相国在上 > 245凶徒(第1页)

245凶徒(第1页)

薛沈两家的议亲仪程进行得非常顺利,薛明鼎没有过多逗留,只待了三天便带着其余人踏上返程。

他需要回京城尽快完成纳吉之礼,然后将婚书和定亲信物送到沈府,沈家收下之后要回帖确认,至此婚约正式成立,双方。。。

朔州城头,风雪如刀。

沈砚伫立良久,手中那册《贞观政要》已被冻得僵硬,如同他此刻的心境。远处雪原茫茫,不见人烟,唯有几具敌军尸首半埋于雪中,乌鸦盘旋其上,发出嘶哑的啼鸣。这一战,虽断了北狄粮道,却并未彻底击溃其主力。敌将兀烈??那个曾在十年前边境谈判时与他对坐饮茶、谈笑风生的突厥王子,如今已成大胤心腹之患。他退兵三十里,扎营于寒鸦岭,不进不退,似在等待什么。

“大人。”陈砚舟披着厚重皮氅走近,声音压得极低,“幽州军已至涿郡,云州兵马也控制了井陉关。京中信使昨夜抵达,说陛下驾崩,太子……不,新帝已于太极殿登基,改元承平。”

沈砚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合上书页,指尖抚过那行小字:“愿与先生共守此心,不负苍生。”良久,才道:“他终于坐上了那个位置。”

“是。”陈砚舟点头,“如今四海初定,内乱已平,只待您班师回朝,便可辅佐新君,重整纲纪。”

沈砚冷笑一声:“你以为,这场风波真的结束了吗?”

陈砚舟一怔。

“萧景珩为何敢起兵?”沈砚缓缓转身,目光如炬,“他一个无兵无权的皇子,竟能调动左骁卫三千精锐,还能伪造圣旨、私开兵符印信?背后若无人撑腰,岂能如此猖狂?”

陈砚舟脸色微变:“您的意思是……宫中有内应?”

“不止是宫中。”沈砚踱步至城墙边缘,望向南方,“礼部尚书周延年,工部侍郎柳文渊,刑部右侍郎裴?,这三人皆在朝会之时力主暂缓出征,反对亲征之议。而今萧景珩倒台,他们却安然无恙,甚至连贬谪都未有。你不觉得太安静了吗?”

陈砚舟默然。

他知道,这些名字的背后,牵连的是整个江南士族集团。自先帝以来,南人掌财赋,北人执兵权,本为制衡之道。可近年来,南方世家借科举之势,逐步渗透中枢,把持言路,甚至影响储位之争。若非沈砚出身寒门、凭功绩擢升至相国,早被排挤出朝廷。

“老师!”一名年轻参军疾步奔来,单膝跪地,“斥候回报,敌营昨夜异动频繁,大批骑兵向西集结,疑似欲绕道阴山南麓,直扑雁州!”

沈砚眉峰一凛:“雁州乃我军后勤枢纽,囤积粮草八万石,若失,则前线将士尽成饿殍。”

“是否调兵增援?”参军问。

沈砚沉吟片刻,忽而摇头:“不对。兀烈不会蠢到在这个时候分兵袭后。他这是虚晃一枪,诱我调防,实则……”他猛然抬头,盯着地图上一处险隘,“他要反扑黑鸦峡!”

众人皆惊。

“黑鸦峡虽已被焚毁粮队,但地形依旧险要,若敌军重占此地,便可切断我军南北联络,再派轻骑骚扰补给线,使我军首尾不能相顾。”

“可我们刚在那里打了一场胜仗,敌军怎敢再去?”

“正因为刚败过,我才更担心。”沈砚冷声道,“兵法有云:‘攻其所不备,用其所不信’。他们以为我们不会再防那里,所以才最危险。”

他当即下令:“传令副将李昭,率步卒五千驻守雁州,严防西线;命骑兵营统领赵破虏,带两千轻骑星夜驰援黑鸦峡,在峡谷入口设伏,不得擅自出击;另派快马通知幽州军,加快南进步伐,务必在十日内抵达冀北。”

命令下达后,帐内诸将陆续退出。

唯独陈砚舟留下,低声问道:“您真打算回京吗?新帝诏书已下,天下皆知您是擎天之柱。可若您一走,前线群龙无首,万一……”

“我不走。”沈砚打断他,语气坚定,“至少现在不行。”

“可新帝亲召,抗旨乃是大罪!”

“我知道。”沈砚望着窗外飞雪,声音低沉,“可我也知道,有些忠,不在奉诏,而在守土。若我此时弃军回京,北狄长驱直入,百姓流离,千里焦土,就算我坐在金銮殿上,又有何颜面面对天下?”

陈砚舟动容,终是低头:“属下明白了。”

沈砚拍了拍他的肩:“你立刻修书一封,以我的名义回复朝廷??就说边情紧急,军务繁杂,暂不能脱身,请陛下体谅臣之苦衷。待春雪融化,朔方安定,臣必亲自还朝,叩见天颜。”

“若陛下不满呢?”

沈砚淡淡一笑:“那就让他不满吧。只要他还记得自己是大胤之君,总有一天会懂。”

***

京城,太极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