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46章(第1页)

第46章(第1页)

理解原理,就要先理解2个问题,即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以及对利己主义的利用和约束。

我们的同志很容易有一种简单的想法,经济组织的细胞是企业,那既然革命是建立公有制为主的经济体系,那我们所有的企业都是公有制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保留肯定有剥削性的私有企业呢?

关于公有制的革命理论是一种哲学,哲学则是关于定义边界的学问。公有制也有它的边界,它不是万能的,实际上,至少在现在的现实中,其缺陷和弊端并不容易克服。

如果我们采用完全的公有制,实际上连货币都不必有,只要内部有一套产品和物资交换机制就可以,但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一潭死水,难以面对科技不断改变世界的现实。

公有制企业是偏向于强调公平的,公平与效率往往是一对矛盾,并不容易做到平衡。在公有制企业内部,一定的平均主义是难以避免的,这就可能造成懈怠和大锅饭,造成管理层个人的奋斗精神不足,不做不错、做了多错,不敢冒险,不敢对于不确定性的创新去投入,导致企业的竞争性不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了唯一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而不是创新和发展,尤其是那种最重要的“颠覆式创新”或者叫“破坏式创新”,很难发生在公有制企业。公有制国企的领导,怎么可能去摧毁自己原来的生产基础,而却赌博创新呢?

我们当然会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激励机制,去改善和完善公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但要注意,由于先天性的偏向公平,只能改善和完善,却无法做到根除所有的弊病。

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些偏向于效率、创新和市场竞争的企业,在公有制企业内,我们会设法创造一些偏向效率创新和竞争的企业。但我们还需要更广泛的民间和私人企业加入进来,同志们都听说过“鲶鱼效应”,民营企业就是社会经济组织上的鲶鱼,通过它们的竞争和发展,激活整个社会经济,倒逼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对民营企业的利用,其实根本上就是对利己主义的利用。我们在以往的教育中反复强调,利己主义不是坏事,绝对的完全的利己主义才是恶。

几乎是所有的同志都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参加革命,最早是没有利己主义动机吗?多少出身贫苦的同志,其最初参与革命的动机,就是眼看着自己和家人生活困苦、朝不保夕,而那些地主老财穷奢极欲,靠着剥削,享受着人上人的生活。所以自然会产生疑问:凭什么自己要忍受这样的剥削和生活呢?这就是最早最原初的利己主义革命动机——要通过革命,打到地主老财,改变和提升自己的生活。

所以追求财富,几乎是绝大多数自然人,作为一个社会人,思想本能上的渴望。当然如果觉得财富这个词,对于革命同志太刺耳,那么换成“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是不是就顺耳多了?

民营企业的优势,就是对利己主义的利用,更有效率。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他们多半因为对于财富强烈的追逐,从而愿意寻找一切市场机会,愿意使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愿意冒险和创新。这种“赌徒”一样的精神,确实很难在公有制企业内形成,这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

所以,民营企业有必要存在,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和激励它们的创新性和高效率,而要防止的,则是它们对底层人民的剥削压迫和对人民体制的腐蚀。

公有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的搭配,基本上是公有制企业倾向于掌握生产资料和战略资源,掌握关系国家和人民安全的战略科技,创造低成本高覆盖的平台,例如全国的铁路网和通讯网,利润上则必须服务和补贴底层人民。而私有制企业,则应该是追逐最新科技、新商业模式、创新消费品等方面,弥补民生不足,和创造国家新的科技突破方向。

所以,原理就是这两个,弥补公有制的缺陷,以及利用利己主义的激励。

知道了原理,我们就可以定义经济组织的原则。

以美国为例,其经济组织即企业的原则是,没有上限,下限很低。所谓没有上限,是他们充分鼓励利己主义,资本家创立企业赚到的利润,支付薪资和税收后,都属于资本家,资本家能做得多大,就有匹配规模的财富。下限很低,则是不限制剥削,在大萧条经济危机中,我们可以发现,底层工人要么失业,要么低薪,维持生计都很困难。

美国的体制,反映了其资本主义的本性,美国的统治阶层,就是一帮完全的利己主义者之间的博弈。他们相信的是,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通过充分的博弈,每个人就会找到自己利己的边界并约束自己,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越过了边界,那么利己反而会遭到损失。这样最终会达到一种平衡,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不断调整,让社会经济的组织有效率。

我们不能说美国资本主义没有它的优势,它在两百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在全球首屈一指。

但我们从自己的历史中就可以知道,这种完全利己主义的体制,是不可能一直持续的。看不见的手,需要的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竞争,每个参与竞争的企业,并没有除了市场定价以外的其它定价权。

实际上,我们看到,从摩根到洛克菲勒,美国的大财阀们逐渐形成了垄断,垄断就意味着定价权被少数人控制,市场不再自由,而是垄断,于是产品的利润去向发生了改变,被一小撮实现垄断的寡头攫取。这样本来一大群的完全利己主义者发现,实际上利润或者说财富,已经被一小撮利己主义者攫取。而他们接下来的利己主义,其实根本没有机会去实现,体制会因此而衰败。

回到我们根据地。我党的革命原则是要通过工农联盟,实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我们不可能学美国这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方式的残酷竞争的经济组织体制。我们的原则应该是,上限有顶,下限抬高。

何谓上限有顶?同志们知道,我们制定了对于民营企业创始人、高管以及高级技术人员这三种企业的“特殊阶层”的利益限制,主要就是两条:

一、三种人个人的股权和分红收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台阶式缩小,大型企业的收益比例,在科技型企业,不得超过2%的股权分配;在其它行业例如房地产行业,不得超过1%的股权分配。而全部三种人获得的大型企业的全部股权,不得超过企业股权的5%。

二、三种人个人的日常薪资收入,创始人和主要技术提供者,不得超过企业员工薪资平均水平的10倍,高管和其它人员不得超过5倍。

反过来,何谓下限抬高?因为我们要保护民营企业中,底层员工的利益,必须让他们的薪资收入,能够达到社会的平均水平。所以劳动局要有最低工资保护,而这个最低工资,不是拍脑袋瞎想的,是根据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来确定的。如果制定的最低工资,不能满足底层员工的生活基本需求,那么制定了有什么用呢?好看吗?

今后我们还将逐步出台对底层员工的多项保护措施,例如年金、例如养老金、医疗金和失业金制度体系。

虽然无法避免民营企业对底层员工的剥削,但我们要将这种剥削性,削弱到最低的程度。

大型企业的创始人和高管们只能享有5%的利润,那么其它95%的利润如何分配呢?组成员工持股委员会,在职员工应该享有“工作股”的分红。即底层员工的收入,也必须是两个部分,基本薪资,加上工作股的分红。劳动的成果,应该由所有劳动者公平分配。

有同志可能会想,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制度,相对于美国那样的完全资本主义制度,是不是缺乏竞争力,那些创业和管理的“能人”,会否用脚投票,嫌弃在我们这收入太低,而跑到“自由主义世界”?

同志们,我们应该对人民、对党组织有信心。那些“能人”,让他们成功的最大因素,其实是“幸存者偏差”,由于足够幸运,才成为了最后的成功者,而并不是他们的能力,远远地超出了其它人。我们知道,美国已经成就了一大堆全球知名的大企业,德国和英国也是一样,就算是日本,也有了一些赫赫有名的企业。但是反观民国,有什么真正值得一提的民营企业吗?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天生愚笨吗?比不上西方人和日本人的个人聪明?

其实根本的差别是在国运,我们还没有挽回国运,这正是我们革命的最大目的之一。企业的发展,需要国运加成。只有国运往上走,市场才会越来越大,人力资源才会越来越好,而消费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能越来越强,就能对抗国外大企业的打击。这个环境,就是国运才能提供的。

其次,是一套在自己社会中建立起来的有效率的经济体制,以及大量的工业人口,和本土的消费力等等。

所以,让那些跑路的“能人”自己去看看,在其它的陌生环境,离开了国家的加成,离开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国的经济体制,他们还有几个能成功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