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现在的窘境,他想起以前的滇军,不由感慨,时代变了,滇军的辉煌,在他手里,大概就是最后的余晖了。
晚清时期,云南陆军从陆军第十九镇开始组建,同时云南还建立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这个讲武堂,给滇军带来了几十年的辉煌。在讲武堂这里任职和毕业的有李烈均、方声涛、唐继尧、叶建英、朱德、周宝中、何应钦、龙云等等。后世统计,讲武堂总共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数十位中将、数百位少将、三个总司令和一个国防部长,堪称将星云集。
在这些军事人才的赋能下,云南新军的战斗力,在清末可谓数一数二。辛亥革命以后,滇军一度称霸西南,除了云南外,还控制了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事件中,表现都很活跃。
可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平心而论,到龙云时代,滇军虽然基本龟缩在了云南本省,但其法式装备,在民国内还算不错,加上训练严格,军官素质好,因此其战斗力,在民国军队中还是非常可观的,只不过现在遇上了西华人民革命军。
两天前保山事变的消息传来,龙云赶紧开始研究西华的最新情报,越研究他越绝望。
西华的军队,是比较公开的,在曼德勒附近,都曾经公开演习过,还邀请了一些商人参观,显示他们的武力,龙云的人,也因此有机会对西华军有详细观摩。
西华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钱,也许是有人猜测的美国人,在他们的背后。其装备完全是欧美标准的,卡车运兵,装备坦克,从重炮到各种现代武器,一应俱全,按照西华的装备标准的话,把全部滇军的装备凑起来,也比不上西华军的一个师,这还怎么打?
兵力上更是悬殊,在占领保山后,西华公开宣称,有超过25个师,40万人的兵力,正向昆明进发,控制整个滇省指日可待。要求云南各界人士,配合西华政府,做好地方安靖工作,避免人民无谓的损失。
虽然白天他在召集军官会议的时候,表现得信心满满,要求军官们掌握军队,准备在昆明城下打一场阻击战,击败来犯的西华军。其实他心里,已经知道,这一切都不可能,估计很多他的军官,其实也知道。
老对手胡若宇有给他来了信,劝他投降,信中描述的西华实力,更是让他触目惊心,这个政权不仅军力强大,而且政治严明,工业建设突飞猛进,在农村和城市,都建立起了严密的组织,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这样严明的组织,胡若宇坦承,这是欧美列强的水准,在民国尚未能得一见,绝非龙云或者他自己这样的地方军阀,可以抗衡。
西华所谓“建设社会主义”,并不为他所喜,这种偏向泥腿子的体制,致龙家这样的地方绅士于何地?可是形势比人强,内心的反对和抵触,在实力和力量面前,什么都不是。
所以,现在他的思考是,是走是降?
他是不指望所谓“中央”和法国人的,“中央”的兵力正在围剿江西红军,不仅较远难以增援,而且那些国民党军队来了,会和现在被西华军击败,有区别吗?至于法国人,他自己毕竟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怎么能卖国呢?
一夜白头啊,直到天蒙蒙亮,他也毫无睡意,充满红丝的眼睛,看上去那么憔悴。听到公鸡的鸣叫,他又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峥嵘岁月。
龙云生于1884年,6岁的时候,由于父亲去世,母亲回到娘家。龙云到舅父龙德元家生活,和表弟卢翰被送到昭通城读书,跟随在昭的四川武术名家马德胜等人习武练艺,并结识永善县人邹若恒,三人结为兄弟,并称为“昭通三剑客”。对他而言,那是一段何等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
后来他入伍滇军,因为武艺高强,被军队报送进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进行深造学习。而二十岁刚出头的龙云,因为在讲武堂的公开比武中,打败了法国拳师,声名大噪,被唐继尧看中,当时不过是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学生军官,就得到了重用,毕业之后即被任命为其卫队长,从那以后龙云就步步高升,在唐继尧落幕之后,击败了宿敌胡若宇等人,成为不折不扣的云南王,全面统治云南差不多已经4年了。
而这一切的荣光,看起来就要落幕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他嘴里感叹着,内心已经做出了决定。
正在向昆明进军中的西华人民解放军,路上遭遇了龙云派出的秘密使节,以云南的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主的一个使团。
为主的其中一人是胡英,他是龙云的老前辈,在龙云还是唐继尧卫士的时候,此人就已经是滇军旅长了,在滇军中威望很高。尤其在龙云争夺云南大权的那几年,胡英全力支持龙云,解决了他几次的致命威胁,因此龙云对其非常尊重和信任。
另一人是周中岳,此人在光绪年间中过解元,但他放弃了科举,东渡日本求学,辛亥之后回国,历任云南教育厅长、省长、民政厅长、内务厅长,是云南政坛的常青树。
这两人可谓龙云云南地方政权的“重臣”,派遣这两人,说明了龙云对于谈判的重视,也是他的最后一搏。
行进中的部队不敢怠慢,专门派了带有座椅的两辆卡车,将这个使团送往保山,现在西华政府的重要领导层,都已经到了保山办公。
不过李思华并没有接见他们。说实话,她对这个使团并不如何重视。她本人的个性,一向对于这种周恩来等同志喜欢的“统一战线”不感兴趣。现在妥协获得的利益,往往给今后社会,留下相对更大的后患,让社会无法彻底改造。所以她交待了冯百驹等同志,有关她的意见后,让他们出面会谈。
当然,李思华不出面,还有考虑尽量将“李力胜”的真实面目后延,以利于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国的利益的因素。
所以这个使团,只得到了冯百驹他们根据李思华意见,所做出的对于龙云的相关组织决定。即如果龙云放弃抵抗,领导并宣布滇军投降,那么西华解放军将保障他的身家安全,但是不会给他特殊待遇,我们对于胡若宇,也没有给特殊待遇,龙云也不例外。
基本的原则就是,如果龙云要保住家财,那么可以选择离开,无论是去香港、国统区还是海外,由他根据个人意志选择,我们不干预,并保证龙云及其家人离开的安全,这就是我们因为其投降,而减少了双方官兵的生命损失,所给予他的褒奖。
而如果龙云及其家族留在根据地,那么就必须符合我党的政策。龙云包括其家人,都只能作为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其来自于盘剥云南人民的家财,党组织将没收大半。而龙云本人将被新政府聘用,在其未来,以自己的才智和努力,服务于人民。
这样的条件,在胡英和周中岳看来,当然是非常苛刻的,他们对条件非常愤怒,当着冯百驹的面发火。但冯百驹等同志始终心平气和,他告诉两人,我们与之前的军阀不同,也不会遵循所谓军阀之间的默契。
我们是人民的政权,是代表社会底层的广大工农阶级的,在我们的新政权下,不会再有人上人。你们觉得苛刻的生活条件,正是我们每一位同志,包括最高领导人在内,都要遵循的。
我们并没有虐待龙云的打算,我们只是要求他,必须遵守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遵守的基本原则。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最后,两人带着使团,怏怏而去。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出使,完全失败了。这个西华政权,确实与以往他们在国内的“经验”完全不同,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愿,他们也只能把西华的意志带给龙云,让他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