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56章(第2页)

第56章(第2页)

“如果诸君又打算借此增加军费,或者对支那动武的话,脑子里请先想想,帝国还能不能支撑起有关的费用,别忘了刚刚加过税,准备加第二次税吗?还是准备向米国借钱吗?”

大家都没有理睬这个要下台的人,知道他是在讽刺,开玩笑,米国摆明了是在支持西华,还会因此借钱给日本?不过每个人内心都知道藤井其实说得没错,暂时日本是承担不起更大的财政费用了。

首相冈田启介看着大家都沉默,他只好出来和稀泥,他说道:“对于西华的进一步行动,需要更加清晰的情报。参谋本部到现在为止,没有详细的情报,实在有点懈怠。必须抓紧获得西华的情报。”

他这是借题发挥了,不过林铣十郎和桥本虎之助也只能接受他的暗刺,陆军对于西华,此前根本没有建立情报网络,最近才手忙脚乱地派出多个情报员,试图尽快弄清西华的情况,但还没有那么快。

陆相林铣十郎转移了话题,说道:

“陆军正在建立针对西华的情报网,相信很快会有情报。不过就现在已经了解的情况看,西华是不亚于蒋介石政府的大敌。但是这对于我们现在的战略,并没有大的影响,帝国的利益,在满洲,在华北,在民国的沿海地区。而西华远在民国西南,短时间内,帝国与西华,不会直接对敌。”

众人都点点头,林铣十郎说的是事实。他继续说道:

“所以帝国无需因为西华,改变现在的策略。支那几十年来,各种势力起起伏伏,西华不过是其中最新的一个。他们唯一比起其它军阀有优势的,是得到了美国的武装,所以武器装备超过了民国的其它军队,但这不会让帝国陆军感到压力,支那军人一向孱弱无能,西华军又能好到哪去呢?不要因为他们曾经打败了英印军,就觉得他们战力很强。英国人都是雇佣了印度人这样的劣等民族,才会失败。”

一场御前会议,无果而终,唯一达成共识的,是加强对西华的情报了解,务必尽快建立针对西华的情报网络。而外务省,也接到了任务去打听,美国人为什么会支持西华?

第93章各方的回响(二)

不过,日本上层并不是只有妄自尊大的人,有的军官还是很清醒的,石原莞尔就是其中一个。

这些天他一直在揣摩此事,可惜关于西华的情报太少了。但他敏锐地感觉这个西华太危险了。不过他可不是什么好意,实际上,他是日本侵华的主要推手之一。

在1928年,石原就提出了他有关侵略中国东北的理论和主张,形成所谓“石原构想”,其要点是:发源于中亚的人类文明,分为东西两支,各自发展,两个文明现已形成隔着太平洋相互对峙的局面。对峙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要通过战争走向统一。“一战”只是欧洲诸民族的决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只有下一次世界大战,才是人类最后的决战,它将以日美为中心进行。如果准备对美国作战,就要立刻对中国作战。如果要对中国作战,首先必须占领满蒙。

在1930年,石原曾经公开演说:“我怀疑支那人是否有建设近代国家的能力,不如在我国的治安维持下,让他们自然发展。”他的言论得到了另一位侵华大将,即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的极力赞同,以他们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狂热的力图征服中国的地下军官组织。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就是石原和板垣两人的杰作,两人推动关东军“独走”,先斩后奏,占领了东北。不过,接下来日军军官都以两人的“独走”为模范,不断制造事端,最终将日本拖入与中国的整体战争中。

石原的“清醒”实际上就是知道自己力量的边际,中国不是日本可以一口就吞得下去的,暂时他认为只能以“满洲国”为界,日本需要先消化东北。

这样一个侵华的急先锋,自然对于中国发生的变化极为敏感,西华的崛起,成为了他近期最关注的事件。

他对他的挚友板垣感叹说:“西华崛起,对于帝国是可怕的事情。我预感中国要大变了。”

板垣问:“为什么呢?西华与其它民国势力有什么不同吗?是因为他们是赤色组织吗?”

石原说:“我并不关心西华的政权性质,我是从军事的角度,觉得西华的战力可怕。”他接着解释说:“世人还不太了解西华的实力。但是现在为人所知的,有三场战争。第一次是西华几乎歼灭了英印军6个师,英印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也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弱,很多时候还是可圈可点的;第二次是西华征服云贵川这3个省,细节不太清楚,可是三省的军阀,尤其是四川号称百万大军,结果却在4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被西华全部平定;第三次是西华军对阵蒋介石政府薛岳指挥的中央军5个师,这一次情报比较清楚,西华是一天之内就打垮并几乎全歼了这5个师。三次战争,每一次都赢得干净利落,都是压倒性的优势。”

他摇了摇头,继续说:“所以西华军绝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孱弱的支那军,他们很强,也许比得上我军。”

板垣感觉有点震惊:“西华那么强的吗?不太可能吧。”

石原说道:“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情报,但是我的这种预感很强。”

罗斯福也知道了西华攻占民国云贵川三省的消息,这对他而言同样有点震惊。李思华代表的这股力量,看起来所图远大,而且确实发展很顺利啊。原来自己太低看这股力量了,还以为只是一个军阀家族的崛起而已。

此时的美国,要说在民国有多少情报力量,其实谈不上,因为以往根本不值得投注力量,只是从驻华机构和商人那里,有一些简单基本的情报来源而已。现在罗斯福也不打算大动干戈,没有必要,现在的重点是希特勒正在搅动的欧洲。

他和国务卿赫尔多次深度沟通,也和一些他的智囊反复讨论,都认为希特勒搅乱的欧洲,可能给美国带来莫大的机遇。

美国在经济上已经比过去的霸主英国,强大得太多了,实际上,美国现在一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要追上整个欧洲。但是英国还是全球的霸主,美国虽然有耐心,但总不能永远等待,而现在的时代,似乎机会终于要来临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贡献很大,但所得却极少,拙劣的国际策略,使得罗斯福们反躬自省。但是他们也看到,经过一战,英国的霸权大为缩水,其实开始维持不住了。整个欧洲在一战中,疯狂彼此屠戮,几乎干掉了一代年轻人的精华,这使得他们都显得后力不继。

美国一直等待着,将英国从摇摇欲坠的霸主地位上,一脚踹下来的机会。英法在一战后逼迫德国过甚,引发了德国民众的深层怨恨。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明显正走向重新与英法敌对的方向,这很有趣。

所以最近罗斯福都在与一些美国大资本家秘商,鼓励他们向德国输出资本,助力德国尽快恢复经济。恢复了经济,他们就会提升军备,提升了军备,就会逐渐与英法冲突。等到矛盾无法调解,也许欧洲的第二次大战就会来临,这将导致英国跌下宝座,美国不但能成为世界霸主,也许还能成为欧洲的主人。

这个策略,最近一年多以来,一直让他着迷、让他热血沸腾。相比之下,落后的远东,发生的那些变化,又有什么值得太多关注的呢?

想到情报机构向他汇报,最近很多日本人悄悄地打听,为什么美国会支持西华那样一个赤色政权呢?

他有点好笑,这算是美国被李思华和西华利用了一把,不过确实不好解释,就像当初英国人也不相信那样。李思华这个天才的能力,超越了正常人想象的极限,所以英国也好,日本也好,都不会相信西华购买美国武器装备的资本,其实来自于李思华个人。如果换了是他,他也不会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