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现在都对这首曲子应激了,只要一听到小曲,就忍不住地悲伤。【历史上那些令人遗憾的太子第五位,明朝太子朱标!】“这朱元璋也是位可怜人啊!”汉武帝刘彻收拾好心情,又开始看天幕吃瓜了。“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明太祖够命苦的!”秦始皇嬴政轻声低语,为这位铁血帝王暗叹可惜。【朱标,大明的常务副皇帝,中国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也是历史上最意难平的太子!】“常务副皇帝?这是什么意思?”秦始皇皱眉不解,太子就太子,怎么还成了副皇帝?“地位最稳固的太子?有多稳固?”汉武帝很是感兴趣,忍不住问道。“朕也想看看,这老朱家的太子到底有多优秀?才能配得上天幕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唐太宗李世民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他已经和房玄龄、长孙无忌达成一致,让李承乾继续担任太子。由这二位亲自担任太子太保,日常督促教导李承乾,不至于让他走弯路。【有人说,如果不是太子朱标早逝,也不会有后面的建文帝叔侄反目成仇。】【他担任太子的二十多年里,辅政监国,仁善治国,团结兄弟。】【朱标亲自主办洪武三大案,为政从善,御下从严。】【他常常与朱元璋意见不合,手握权柄却不被父亲所猜忌。】【然而,朱标却在巡视北方的归途中不幸感染风寒去世,年仅三十七岁。】“呜呜呜!咱的标儿!”年迈的明太祖朱元璋悲从中来,放声大哭。他又要准备拍视频了!“唉,标儿以后要注意身体,不要让咱白发人送黑发人!”中年朱元璋眼角湿润,对太子朱标嘱咐道。“爹放心吧!我一定不会死在你前面!”朱标拍了拍胸口笑着说道,表示自己很健康。“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咒你爹早死吗!”马皇后拍打了朱标一下,而后自己也笑了。“皇爷爷!”只有五六岁大的朱雄英跑了过来,稚声稚气地喊道。“哎!咱的好大孙!”朱元璋一把抱起朱雄英,看着一家子其乐融融的场面,不由得笑容满面。【朱标生于元末至正十五年,生母为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自幼被寄予厚望。】【他从小接受严格儒家教育,师从宋濂等名儒,性格宽厚仁和,与朱元璋的严猛治国风格形成鲜明对比。】【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立朱标为太子,命其参与朝政,培养治国能力。】【1377年起,朱元璋逐渐放权,朱标多次监国,处理日常政务,调解朱元璋与功臣间的矛盾,深得朝臣敬重。】【朱标主张宽刑省赋,反对朱元璋的严刑峻法,曾劝谏减少诛戮,但未被完全采纳。】【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巡视陕西返京后病逝,年仅37岁。朱元璋悲痛万分,谥“懿文太子”。】“好孩子!你做的很好!”朱元璋虎目含泪,用手掌摩挲着朱标的脑袋。【说到这里,咱们先来说说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朱雄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太子朱标与嫡妻常氏所生的长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异母兄。】【他作为嫡长孙曾被寄予厚望,但因早夭未能继承大统,其命运对明朝皇位传承产生了微妙影响。】【朱雄英生于洪武七年,为太子朱标与常氏嫡出长子,身份尊贵,是朱元璋的嫡长孙。】【作为宗法制度下的嫡长房嫡长孙,若无早夭,理论上将成为朱元璋的第三代继承人。】【可惜的是,洪武十五年,朱雄英因病夭折,年仅八岁,葬于钟山。】【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享年五十一岁。】“什么?!咱的妹子和大孙也去世了?”中年朱元璋震惊,今年是洪武十三年,也就是说两年后,妹子和大孙都没了!“不!天幕瞎说!”“咱一定要想办法救他们!”朱元璋接受不了这个消息,心中慌乱得不行。他知道马皇后早亡,也知道朱雄英早夭,但没想到就在两年后!“咱就是倾国之力,也要在天幕商城中找到能救治的药物!”朱元璋心中发狠,咬着牙说道。“重八!人寿自有天定,你又何苦来哉?”马皇后垂泪,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袖。“咱不信天!咱就是要你们陪咱到老!”朱元璋霸气十足地说道,如今有了天幕,逆天改命也不是不可能!【朱标死后,其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来即位为建文帝。】【朱允炆追尊父亲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还算他有良心!”明太祖朱元璋冷哼一声,对朱允炆很不待见,尽管他现在还是一个三岁的奶娃。【朱标是朱元璋理想的守成之君,其仁厚性格被视为调和洪武朝严苛政治的关键。若未早逝,明朝或可避免靖难之变。】,!【朱标早逝导致皇位继承转向幼孙,引发诸王不满,成为靖难之役的诱因之一。】【朱标之死,被视为明朝初期的一大转折点。】【朱元璋为保皇孙朱允炆顺利继位,加速清洗功臣,进一步激化矛盾。】【后世常感叹,若朱标长寿继位,明朝或可更早实现由开国向治世的平稳过渡。】“大哥若是不死,朕宁愿做个太平王爷!”明成祖朱棣望着天幕叹了口气,沉声说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悲剧却各有各的不同。】【排名前几位的千古一帝,他们的太子却都没有登基为帝。】【历史上那些令人遗憾的太子,已经全部盘点完毕!】【:()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彻底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