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 第45章(第3页)

第45章(第3页)

可谁能想到,那次会成为机械厂最后的余晖。

改开后世界变得太快了。

好像一不留神,机械厂新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零件,突然就成了落后产品。

沪市因为是经济中心,改开后国营的、私营的各类工厂很快百花齐放,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产品更新换代一直很快。

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对产品配件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当时已经落后的机械厂生产线,生产不出来这样高规格的配件。

所以等机械厂领导回过神,就发现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在沪市卖不动了。

好在,虽然在沪市不好卖,他们还可以扩大范围,去其他城市寻找合作对象。

改开后沪市因为地理位置优势,又比较受政策扶持,发展速度一直很快。但内地许多城市没有这个条件,发展要慢不少,机械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在沪市已经落后,可放到内地城市,就算不是先进行列,也是比较畅销的。

但这么一来,势必会增加许多运输成本,而且沪市因为发展比较快,人工相对来说比较贵,这就导致产品价格下不去。

机械厂的领导为了活下去,很快制定了薄利多销的路线。

刚开始,这条路线是行得通的,但这几年物价涨得太快了。

物价涨了,原材料肯定要跟着涨,人工相应的也要涨,渐渐的,机械厂再度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产品价格涨了,合作方肯定会更愿意和其他物美价廉的供应商合作,可要是不涨,成交一笔订单,机械厂就要亏一笔钱。

机械厂的领导没办法,只能一边适当降价,一边找材料供应商压价,争取做到收支平衡。

同时,机械厂领导也在想办法更新设备。

生产线肯定是换不起的,太贵了,如果机械厂处于全盛时期,咬咬牙凑一凑,再找银行贷部分款项,总能买一套。

可机械厂已经连续在活不下去的边缘徘徊好几年,拿不出首付,就算贷款也凑不够那个钱,更新部分设备已经是极限。

但仅更新设备只能延缓死亡,而无法彻底自救。

如果说之前厂里上四休三的时候,大家还能糊弄自己会好起来的,那么在假期进一步增加后的现在,大家不得不承认——

机械厂真的快撑不下去了。

他们这些在机械厂工作了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职工,也是真的快要失业了。

大家不像之前那么高兴的第二个原因,是牛市变熊市了。

因为认购证的原因,股市红火的时候,机械厂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炒股的。

看财务科三人就知道了,虽然陈玲和孙淑兰在延中实业这只股票上折戟,亏了一千多,但同时买延中实业的周荣却小赚了上百块。

更不用说认购证中签后发行上市的那些新股,大家就算没有卖在高点,跟股票发行价比起来,大家也是躺着赚。

所以四月份假期刚开始增多那会,大家虽然知道机械厂效益不好,但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机械厂不行了他们就专职炒股呗。

反正股票都在涨,买哪只都有赚头,要是运气好,手里股票一天的涨幅就能顶他们辛辛苦苦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有脑子都知道怎么选。

五月二十六号后,股市形势急转直下,大家开始傻眼。

当然,机械厂炒股的人多,股市下行后,也不是所有人都亏了,除了叶薇,厂里还有几个抛得早赚了几万十几万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