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32章 平定福建(第3页)

第532章 平定福建(第3页)

目前这个时间段,实际执掌福建权柄的人,其实还是元廷册封的福建行省平章,普化帖木儿。

但眼下这个情况,对普化帖木儿来说,也不过是个烂摊子罢了。

福建虽地处山区,交通比较闭塞,但也不是真的一点消息都传不进来,鲁锦在建康称帝,建国大明,平定了中原,北伐收回了燕云,大元皇帝、皇后、太子在大都被明军一网打尽。

太子和皇后被杀,小铁锅被鲁锦封为昏徳侯,这些消息虽然是他们道听途说来的,可大元被灭国这样的大事,如果不是真的,想来也不会传的人尽皆知。

更重要的是,占据他们北面台州和温州两路之地的方国珍,据说也归附了大明,如果元廷被灭的消息不是真的,想来以方国珍的脾气,也没必要这么做。

而等他们確定了这些消息之后,事情就那麻烦了,现在明军已经平定了大半天下,连燕云和辽东都被收了回来,元朝皇帝也被活捉,做了大明的阶下囚,下一步明军要进攻哪里,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

隨著大元灭亡的消息逐渐在福建传开,一些人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別样的心思,比如歷史上亲自把陈友定招入队伍的汀州府判官蔡公安,这货本身就是汉人,如今大元都灭了,他又何必继续一条路走到黑,为已经覆灭的大元陪葬呢?

不仅蔡公安自己不打算抵抗,他还写信劝说已经是清流县尹的陈友定,让他也不要抵抗大明天兵,到时也好保得一条命在。

还有漳州路万户罗良,他本身也是汉人出身,大元都已经灭国了,新朝廷还是个汉人朝廷,並且只用一次北伐就收回了燕云,还活捉了韃子皇帝,声称要把驱逐韃虏进行到底,新朝武德如此充沛,自己铁定是打不过的,那自己又何必去给韃虏陪葬?

如今眼看著明军就要打过来了,福建平章普化帖木儿四处召集兵力,准备与明军决战,但漳州的罗良、汀州的蔡公安、清流的陈友定,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县令孔楷等人,全都找各种理由推脱,一个兵不出,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普化帖木儿不用猜都能想到。

无非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但鲁锦又不曾主动招降过他,而且还有传言说,这位大明皇帝极其痛恨韃虏,基本落到他手里的蒙元大官和色目人,就没几个好下场的,他自然也不敢轻易投降大明。

於是乎,最后被逼无奈,普化帖木儿只能带著那群由波斯人组成,还算忠心的亦思巴奚军,和他直属的部分兵马,勉强凑齐了三万人,前去福安迎战明军,这下倒是省了明军不少功夫。

朱亮祖亲自带领的那一路,绕过武夷山,第一站就来到了浦城城下,结果一仗未打,浦城、崇安、松溪、建阳四城就直接投降了,而建寧路的首府建甌,本来还想观望一下,一见这情况,也立刻献城投降,朱亮祖未动一兵一卒,便直接收復了建寧一路之地。

之后朱亮祖领著二方面军一半主力,还有新投降的部分福建兵,继续向延平路的首府南平推进,结果才走到半路上,绍武路、汀州路的蔡公安,漳州路的罗良,就先后率兵来投,整个福建直接有一半当场归附。

不过那南平守將倒是冥顽不灵,因为这货是个蒙古人,知道投降也没好果子吃,但其手下那些士卒却不这么想,最后虽然守將有心拒守城池杀敌,可他挥下的汉人士卒却主动打开了城门,將王师迎进了城,南平也被轻易拿下。

守將不堪受辱,最后刎颈殉国。

延平路的首府南平被拿下后,其他城池自然也不敢抵抗,纷纷献城归附。

如此一来,朱亮祖没费什么劲,便收復了大半个福建。

倒是冯胜那一路,因为撞到了普化帖木儿的三万福建元军主力,打的稍微『激烈一些。

冯胜是先从处州到温州,再从温州沿著沿海平地向南方推进的,正好和普化帖木儿遇上,双方在福安城下摆开阵势野战。

由禁卫第八师督师俞通渊指挥的炮团,虽然给朱亮祖和廖永忠那边分了几十门,可他自己这里仍然还有八十余门重炮,拉到城下专门对著敌阵中的亦思巴奚军方阵一通猛烈炮击,剩余那些没被打到的汉人士卒当场溃散逃命,由波斯人组成的亦思巴奚军也死伤惨重。

冯胜立刻指挥主力步兵上前衝杀,火枪齐射和手榴弹,以及大枪方阵衝杀之下,这些亦思巴奚军很快就被消灭了个乾净,福建行省平章普化帖木儿,在兵败之后也刎颈而死,不愿被俘受辱。

福安城中的残余元军见状,立刻开城投降,隨即整个福州路也几乎全是望风而降,一直到冯胜率领大部队兵临福州城下,也没再打一仗。

与此同时,廖永忠率领的三个师的偏师,也搭乘方国珍的水师,从泉州神兵天降,突然在泉州登陆。

泉州位於战线『后方,本就没有防备,被廖永忠突袭之下,也轻易攻克,泉州一破,周围的晋江、南安、安溪等地也望风而降,至此,福建七路之地全部归附大明,只剩后续慢慢清理宗教即可。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