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明月留下的二百两银票沉甸甸地揣在怀里,赵楷却感觉压力比银子还重。这“原始挖掘机”的项目,可比他之前搞的所有东西加起来都复杂。
没有液压,没有电机,全靠畜力、重力和人力传动,还要实现挖掘、提升、回转(哪怕只是小角度)、卸料这些基本动作……这简直是要用木头和铁疙瘩复刻工业时代的奇迹。
“妈的,这甲方爸爸可真敢想……”赵楷对着狄明月那张狂野的草图,愁得直薅头发。他那点机械设计知识,面对这种纯机械的庞然大物,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但牛皮已经吹出去了,钱也收了,硬着头皮也得上。
他首先做的,就是彻底推翻狄明月的“多臂章鱼”设计。那玩意儿除了看起来唬人,没有任何工程上的可行性。
他的新设计思路回归最基本的功能分解:
1。挖掘机构:采用单根巨大的主臂,前端安装一个巨大的、带齿的铲斗。主臂的升降通过一套复杂的滑轮组和配重系统来实现,力求用最小的力提起最重的泥土。
2。动力与传动:核心动力源是牛或马,通过一个巨大的水平绞盘提供旋转拉力,再通过齿轮和连杆转换为提升主臂的力量。考虑到牛马的力量输出不稳定,他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飞轮(用石磨改造)来储存和释放能量,试图让动作更平稳。
3。转向与移动:暂时放弃!先做固定式!整个机器安装在一个极其坚固的木制平台上,使用时需要大量人力提前安置到位。回转?想都别想!能挖起来再倒到旁边就是胜利!
4。结构强度:这是最大的挑战。所有关键受力点:主臂根部、绞盘轴、滑轮支架……全部计划采用厚实的硬木(甚至考虑使用小型铁力木)并包裹铁箍,用巨大的铁销连接。这注定是一个笨重到极点的怪物。
画草图的过程就是不断妥协的过程。每画一笔,他都要考虑材料强度是否够、摩擦力是否太大、牛拉不拉得动、人操作是否安全……
“这里得加个棘轮,防止配重突然下落砸死人……”
“这个齿轮比不对,牛得累死……”
“这木头厚度……妈的,这铲斗还没装满,主臂自己先断了吧?”
他一边画一边骂,工坊里堆满了废弃的草图。铁蛋和两个学徒工看得眼花缭乱,完全跟不上他的思路。
几天后,一份勉强能看的设计总图和若干关键部件图终于出炉。赵楷看着那充满了“估计”、“加厚”、“加固”标注的图纸,自己都觉得心虚。这设计保守得令人发指,安全系数往十倍以上靠拢,性能嘛……就只能祈祷了。
接下来是材料采购。赵楷开出了一份长长的清单,上面全是粗大的硬木方料、厚铁板、粗铁链、青铜轴承(奢望)、以及大量的麻绳和牛皮绳。
孙主事看到清单时,眼皮狂跳:“赵先生,这……这些物料,耗费甚巨,且多为军管物资……您这‘验证机’是否过于……庞大了些?”他实在想不通什么验证机需要用到碗口粗的铁链和半尺厚的柞木。
赵楷硬着头皮解释:“孙主事,此物乃模拟大型工程机械,结构受力极大,用料不得不扎实些,以防……以防测试时崩坏伤人。”
孙主事将信将疑,但看在曹玮早有交代(“酌情支持”)和狄家银子的份上,还是勉强批了条子,但流程明显慢了许多,一些特别昂贵的金属件申请还被打了回来,要求“以木代铁,先行验证”。
赵楷无奈,只能继续修改设计,能用木头榫卯加铁箍的地方绝不用全金属结构。
物料陆续到位,堆满了大半个院子。赵楷带着铁蛋和学徒工开始吭哧吭哧地加工那些巨大的木料。锯、刨、凿、磨……工坊里整天回荡着沉重的敲击声和刺耳的摩擦声,仿佛有个巨人木匠在干活。
进展缓慢,困难重重。加工如此巨大的部件,对现有工具是极大的考验。锯条崩断、凿子卷刃成了家常便饭。赵楷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先想办法改造和加固工具。
“精度?要啥精度!能装上不散架就是胜利!”赵楷已经彻底放弃了美观和精密,一切向“结实耐操”看齐。
就在赵楷沉迷于和木头铁疙瘩较劲的时候,曹玮突然到访。
他没有提前通知,直接走进了喧嚣的工坊。当看到院子里那堆堪比攻城器材料的巨大部件时,饶是见多识广的曹承旨,眼角也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赵楷,你这是在造……楼车?”曹玮看着那根初步成型、比大腿还粗的主臂,语气有些不确定。
赵楷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擦着汗上前行礼:“回大人,此乃……挖泥掘土之械的验证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