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阁

文海阁>本王的科技树长歪了 > 土法科研(第1页)

土法科研(第1页)

赵楷一头扎进铜料熔炼的“土法科研”中,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那间原本还算规整的小工坊,如今彻底变成了一个烟雾缭绕、气味刺鼻的“黑作坊”。角落里堆满了烧废的黏土坩埚碎片、奇形怪状的铜疙瘩和黑乎乎的炉渣。铁蛋和两个学徒工每天被烟熏火燎,都快变成非洲来的了。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温度控制是最大的难题。没有温度计,全靠“看火色”——火焰从暗红到亮黄再到刺眼的白,对应着不同的温度区间。这需要极其丰富的经验,赵楷只能一边翻捡前世模糊的记忆,一边对照着熔融铜料的状态(是否完全熔化、流动性、表面氧化膜颜色)来瞎蒙,误差极大。

“铁蛋!加把劲!拉快点!火要白!要白!”赵楷盯着炉膛,声嘶力竭地吼着。铁蛋憋红了脸,死命拉扯着破旧的风箱,炉火忽明忽暗,极不稳定。

“停停停!过了!冒黑烟了!铜水要烧干了!”赵楷又赶紧喊停。

一炉铜水,不是没熔化透彻就是过烧氧化,废品率居高不下。

模具也是个坑。自制黏土模具预热不足容易炸裂,预热过头又容易使铜水冷却过快产生冷隔。浇注口和排气设计不合理,不是浇不满就是气泡一大堆。

赵楷感觉自己像个在黑暗中不断撞墙的瞎子,每一次微小的进展都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和一点点运气之上。

但他没有放弃。理工男的倔脾气上来了,不撞南墙不回头。他详细记录(用他能做到的方式)每一次的火焰颜色、风箱拉动频率、熔炼时间、铜料状态、模具情况、最终结果……试图从一堆杂乱的数据中找出一点点规律。

将作监里的风言风语更多了。

“瞧见没?那位小王爷,又在那鼓捣烟呢!”

“听说糟践了不少好铜料!”

“真是败家子!宗正寺怎么不管管?”

“嘘!小声点!没看孙主事都睁只眼闭只眼吗?”

张匠头等人更是冷眼旁观,时不时发出几声冷笑,就等着看赵楷彻底失败,闹出大笑话。

孙主事倒是顶着压力,又给赵楷批了几次废铜料和实验用的杂料,但眼神里的担忧也日渐加深。他私下里劝过赵楷几次:“赵先生,熔炼之事非一日之功,牵扯甚广,不若从长计议……”但看到赵楷那布满血丝却异常坚定的眼神,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转机出现在一次极其偶然的失误。

那天,铁蛋拉风箱拉得实在太累,一个疏忽,节奏慢了几拍,炉温忽然降了下来。赵楷正要去骂,却意外发现,在一段相对“温和”且稳定的中火下,铜料的熔化似乎更均匀,氧化也减轻了!

“慢!慢点拉!保持这个火色!”赵楷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急忙喊道。

他尝试着在这种“文火”状态下延长熔炼时间,并改进了投料方式,分批加入,让铜料有更充分的时间均匀受热。

结果令人惊喜!这一炉出来的铜水,虽然慢了些,但流动性更好,浇铸出的试件表面光洁度明显提升,气孔和夹渣也少了很多!

“我明白了!是温度和均匀性!”赵楷兴奋地一拍大腿,“一味追求高温猛火反而坏事!稳定、均匀的热场才是关键!”

找到了大致方向,后续的改进就有的放矢了。

他重新设计了风箱的拉杆,加装了简单的配重和导向,让铁蛋拉起来更省力,送风更平稳;

他改进了炉膛结构,用耐火泥重新砌了炉衬,试图更好地保温;

他严格规定了熔炼流程:预热模具、分批投料、控制火候、快速浇注……

虽然工具依旧简陋,但流程的规范化和对关键参数(尽管是模糊的)的控制,开始显现效果。废品率从恐怖的七八成,逐渐降低到了四五成,虽然依旧很高,但已是巨大的进步。回收重熔的废铜料,也能得到相对纯净的铜锭。

赵楷趁热打铁,将这套极其粗糙、充满“估计”和“约莫”的“赵氏土法熔炼规程”写了下来,并附上了一些改进风箱和炉膛的简单示意图。

他把这份东西交给了孙主事。

孙主事将信将疑地拿着这份“规程”,试探性地在铸铜作坊的一个小炉组进行了“试点”。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老师傅们不屑一顾的目光下,那个小炉组按照赵楷那“瞎胡闹”的规程操作(虽然老师傅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大量“微调”),平均废品率竟然真的有所下降,节省了大约半成到一成的铜料!

消息传开,将作监里那些嘲笑的声音顿时小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惊疑和窃窃私语。

张匠头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没想到,这小子居然真能在这种“邪门歪道”上搞出名堂!

库房那位司库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当孙主事再次拿着制作标准量具的铜料申请单找到他时,他虽然依旧板着脸,但沉吟片刻后,最终还是不情不愿地盖了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猎命人
永恒之火猎命人
...
玄门妖王
紫梦幽龙玄门妖王
...

最新标签